一、当版画的时代来临时

  台湾现代版画始于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当时就读大专美术科系的一群青年正逢廖修平回国任教,后来组成「十青版画会」是版印技法多样化之后的第一代。其中唯一的女性林雪卿不但版画成了专业,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更丰富了技法的内容,在版画发展史、方法学、版画界人物资历的收集、版画美学理论、各国版画的状况皆有深入的研究,从学术的角度来看,可谓当今少数堪称「版画学」之学者。如何在当代美术史中替她寻找定位,是年轻一代的美术评论界紧接着要做的工作。

  过去十几年来,在各部门举办重要版画竞赛的评审中,经常有机会与林雪卿共事,令我惊讶的是数百件作品中参展作家的资料都在她脑海,每有人问起便能回答,尤其版画技法和媒材不断翻新下,许多资深评审员已来不及跟上,而她都能在多件作品中一一指出,且道出各种新的名词;令我感到不管什么样的评审会,她这样的评审员是不可或缺,而且绝对必要。在一场评审过程中从心里在某程度上对她已有所依赖,因此对她这样的人才找到了一个名称「版画学」的专家而称之,是最恰当不过的。

  在版画的学习中,她获益最深的应是那几年日本研究所中的进修,在简历里可数出近十位的日本当今版画界名家都是指导过她的师长,而日本又是近代版画的大国,历届国际版画双年展或三年展里,日本版画家从未缺席,而且频频获得大奖,这个国度对她当然是最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图书馆里有关版画的藏书,更是学习者收取版画领域知识的源泉。后来经过几次在评审会共处后,终已认定她是我所认识的「版画智库」,关于对她在美术史的定位也必然从这里开始谈起。

  林雪卿初学版画的意愿很单纯是追求版画创作上的成就,走这条路的过程中有种种意外枝节,所以才吸收到版画周边的知识,尤其从日本回国后从事教学,许多必备的常识帮助她了解更多,从版画制造再往外扩展到周边领域,成为一门学问即是这里所谓的「版画学」,将之视为是研究林雪卿的重点。

  不过,这篇文章既然针对林雪卿个展而写,版画创作是「版画学」的一部分,最后必要回归到作品本身,从版画创作谈这个时代一位出色的女性艺术家林雪卿。

二、发现「女性」的议题

  一九八○年代以后,在欧美的美术潮流里把女性画家的创作不论什么主题或风格都从「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着手去论述,虽然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来看林雪卿的画,极不愿意再从这惯用的角度着眼,但她所走过的这条路,「女性」的课题还是无可避免,几成为她那一代女性的宿命。

  论者把目光着重在女性画家作品中,常出现用以象征的图腾,把图腾当作一种隐含中的意识而发展成「女性意识」,最后可推展到新女性主义的潮流里,在台湾美术我勉强找出严明惠、林佩淳、陆蓉之等曾为作品发声的当代艺术家,当时我还是把林雪卿忽略了。
因为在版画的领域而且以男性为主的团队「十青版画会」有一位女画家,不管她用什么图腾作什么样的象征,最后很容易被「十青」两个字掩盖了。

  当然蝴蝶是林雪卿从一而终常见的象征代号,其所以常见,可以说是由版印的技法可一而再将一个版移位印在另一幅画上,于是蝴蝶绵绵不断延生,在画的静态背景中出现飘舞的彩蝶,是她所萌生使用相同图腾之想法的原因,我也只能从这观点谈起,讨论林雪卿的「女性」图腾。


  林雪卿在一生的创作历程中有许多系列,从一九九○年代的〈蜕变系列〉,以蝶与蝉在成长过程几经蜕变作隐喻,强调生命的旅程无法抗拒的宿命,生物是如此在延长种族生机,甚至看出在她成长的时代里,对环境变迁的无奈。也许在别人的境遇里只是小格局,放在她身上则已经是大格局,所以蜕变在她画中象征的视觉意涵是多元,且是被扩大来看的。

  接着有〈蝶恋花系列〉,起初以为那是出自少女情怀梦般的联想,其实呈现于画面蝴蝶飞舞于花丛中,由于技法的多元使用,集印、拓、刻、绘于同一块木板,已不是谈谈的少女情,是青春过后最壮丽的成熟人生。

  多年从事版画的经验,她不断探讨新媒材的制作技法,使图像重叠而色彩跟着也越加丰富,艺术境界也达到成熟期,许多佳作在这时产生,虽然没有一件我能指出是代表「女性」视觉符号的,对她而言或许已无这种必要。

三、虚拟实境中的新视觉语言

  一九九八年前后,她所做〈新视境系列〉,自称是「自我意识的再觉醒」,强调生命无常而只有「理想中的时空是无限的」,显然在脑子里她正思考什么才是「永恒」,于是以「象征隐喻,对比观照,虚拟实境的手法营造超然物外的想象时空」,这时候的作品皆为巨构,所以作者说这时她是在「缔造新的美学观念」、「拓展新的美感视境」,于是我在作品中看出了她的野心。

  林雪卿的画一再出现蝴蝶,我不敢说她每天都能看到活生生的蝴蝶,但她任教大学美术系之后,出了校门之后走到路上一抬头便可看见总统府大厦,所以她的画中终于出现这座威权者所代表的图腾,一九九九年的作品「昼与夜」,终于针对每日必须面对的高塔尖顶有所示意,让自己化身为鱼一跃而过,或自许夜空的白云与威权纠缠,与更早的「荣与枯」联作都是接纳计算机制图的科技之后,经图像一再组合重叠,内容更加繁复而产生过去未有的美感(具备异样虚拟的时代感)。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前,林雪卿对自我在旧世纪所创作显然有了明确的交代,她大量借科技的运作完成巨幅复合技法的「并用版」或「复合版」版画,利用计算机绘图及影像处理等再配合手绘图像,经过计算机分色和彩色输出,一再超越过去单纯技法印制的版画,使她在二十世纪结束之前把版画艺术推向高峰,此时终于看到自己版画创作的丰收。

四、发现「观音山」的容颜

  这时她有一个朴实而原始的版印材质用以呈现自然而多变的图像被忽略了,那就是经常当背景使用的木纹,印出来的纹理有如波状的潮涌,而作者称那「像女性细腻起伏的心思与时代脉动相扣的气息」,虽然作者再次用以对「女性」作形容,并无意流为意识型态借此作女性主义的代言,只希望它「乘载着延续的历史时空和自我期许的使命」,静静地「自我沉思、对话、追求与跨越」。

  由于木纹呈现的水流状使画面经常象是一幅海景,若海平线上有一小岛出现远方,认真一看有如横卧的女体。在台湾经常将某座山称「观音山」,因山形像女脸的侧面或仰卧的胴体,作者借山形的曲线美影射「女性」的存在,这回林雪卿进一步更明确以实质女性在画中发言,在「女性」的议题上开始有了自我具体的意识。这是她纸上版画的〈俯仰之间系列〉中所谓「气韵万千的神圣场域」,从二○○八年到二○一二年的四年,那木纹的造型协助她很多的想象空间,那女性身体赤裸裸走上台面,于是温婉的肉体替代那飘逸的彩蝶,创造了新的阶段,女性的意识更加落实。

  对作者而言,或许她不过是把女体当作符号来看,用以与蝴蝶和木纹(水流)对话,表达自我女性的思维,不在乎在别人看来「女性」与「母性」有多少差异,在此我可解释为她的「母体意识」是一种对土地的依赖和认同而非一般的风景画,亦非「新女性主义」的诉求。

五、一句总结:大地之母

  有趣的是在林雪卿一生的创作中长远不离不弃的还是从一开始就随着她飘来的蝴蝶群,有时我真想称那些都是「蝴蝶群像」,如黄土水的「水牛群像」,而将之都定格在形容水纹的木板上,而视为蝴蝶一生的最后归宿,尽管已不再是「蝶恋花」时代的蝴蝶,然而「飘」是永远不会变的。

  每幅画面拥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对林雪卿是一种独立的书写,具备了「景」的深度与厚度,又有如一部小说的封面,述说以女性为主角一生一世追求家、乡、国所努力的母体意识,显然此时的她找到了自我的认同,而且创作在此达到一定的高度,「版画学」者的另一面又看见版画创作者的林雪卿。

  二○一二年以后她放胆画出以百号画布为指标的大画,追求「韶光荏苒,日升月恒,宇宙万物生息流转」,和谐静谧的境域。

  这时她运用版画的观念,以转印方式的重叠影像,作出堆栈的效果,一般手绘的作业是办不到的,这是林雪卿的特色。近些年所完成之综合媒材出现于这次的个展,推测会是相当吸引画坛关注的。

  直到今年(二○一七年),虽依然是综合媒材,所用以象征的符号从母体已逐步删减到只剩一个乳房,一眼便看出是刻意设计出来的造型,有如在强光下投影到海面(或天空)的影像,像一座山既遥远又雄伟,伸手可及却又摸不到,告诉我们这是女性(同时是母性)的自尊,此时她已摆脱当年「新女性」的抗争意识,说我就是「大地之母」,便已经足够了。

  女性的(或母亲的)乳房之出现,可视为这次自我「回顾」的一句总结。

六、「预言」不是「假设」

  最后她以「大地之母」诠释祖国台湾,所提出的不是主张而是个人艺术创作的本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抚育大地子民的艰辛历程,其作品之所以感动人就在这里!

  若论林雪卿在台湾版画史的定位,得回顾从版画教育与推广说起,然后进入版画本身的创作成就。

  一个版画教育家,永远是与版画的问题生活在一起,这当中包括思考、设计、观赏和检视,最后才是实现,她是这样把自己带进学术的领域里。当年一起加入十青版画会的青年艺术家,据所了解最后从「版画学」研究,在版画技法、沿革、美学、流派、历史论述、人物传记等领域有系统性整理的,想必只有林雪卿达到全面性专门学术的程度。

  林雪卿的一生仅以版画的教学与创作间,一而再地来回跨越,相辅相成,无形中建立了自我的风格,过去每次我为文探讨一位艺术家,论其成就之余,便有企图心想趁该艺术家在生时替他预设一个历史的定位,这往往只是大胆的假设,更甚的是我假设之后不再求证,求证的工作就留下来让别人或后人去作;而林雪卿是在版画学术化过程中扮演一个极重要角色,在此我只立下「预言」,将来一定有人为我的话作求证,不论求证后出现什么结论,这都是历史中研究得来的结论。


二○一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台中

 

 

 

  林雪卿专研艺术创作构成理论,对艺术、绘画之思考穷理之心甚强,并随时关心新时代艺术发展之方向,了解新科技与传统表现技法关联之重要性,对各种版画之制作均能深入研究体验,为台湾研究计算机辅助版画教学先驱,不只是目前台湾少数专精各种现代版画材料技法人才,也是少数从事版画艺术创作的女性艺术家和杰出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林雪卿平时除创作与研究外,亦致力于台湾现代版画艺术教育的推广,为台湾版画艺术教育投注不少心力。

  林雪卿为「十青版画会」唯一的女性创始资深会员,她不仅在台湾版画艺术教育推广上奉献心力,见证了台湾现代版画艺术艰辛与荣耀的岁月,同时也在版画艺术创作及其他艺术媒材创作上努力不懈,获得肯定。林雪卿经历丰富,尤其以其纤细的女性思维,精纯的版画与绘画艺术创作成就,可由其各时期、各系列演变的创作思维与精采的作品中,总览其杰出优异的表现,其创作之内涵与美学独树一格,且不断自我提升,以其独特优异的思考力、创造力及多元性的研究潜力,继续朝向更丰富、更盈实、无限创意的艺术生涯开拓迈进。

一、女性意识
  谈到女性艺术的特质,或许可以笔者多年前应邀在某大学发表「母性、本土、超自然——探美洲女画家的原始心灵图像」的开场白作为参考。在20世纪美洲艺术史上,有不少表现杰出的女性艺术工作者,如果要挑出几位公认具代表性的国宝级人物,当推加拿大的艾蜜莉‧卡儿(Emily Carr, 1871-1945),美国的乔吉雅‧欧吉芙(Georgia O’keefee, 1887-1986),墨西哥的芙丽达‧卡萝(Frida Kahlo, 1907-1954),及巴西的塔西娜‧亚玛瑞(Tarsila do Amaral, 1886-1973)。尽管他们的成长背景及艺术成就有所不同,但是,他们在致力追求各自的艺术生涯奋斗过程中,却殊途同归地呈现出三项共同的特点:新女性意识,本土认同及超自然性。而综观林雪卿的艺术成长所表现出的,将两性平和、宁谧、温情地交融在一起,较接近艾蜜莉‧卡儿的本土认同,阴性书写,及超自然主义等特色。

  林雪卿艺术的独特之处在于从容、平淡、天真与自然,她以诗意的抒情手法来表现心灵深处的祕境,既有生命的平常心,也有女性与母性特有的情怀与关爱。像林雪卿2002年在纽约的个展中,推出的「心境系列」作品,〈775885〉及〈5201314〉,即利用木纹与色彩的叠层配置,做出日夜对照的云、水意象,象征自由自在的空间,〈775885〉是「亲亲我、抱抱我」,〈5201314〉是「我爱你一生一世」,具有语音效果的四次元表现,富有海誓山盟的浪漫意涵。〈曙光〉、〈暮色〉,〈空中记忆〉、〈彩云飞〉、〈过隙白驹〉等联幅作品,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光影变化,作出富含生命律动的博大宇宙时空,画家幻化成鹏鸟、蝴蝶,翱翔在自由自在的浩瀚时空。

  第三代的女性主义者茱莉雅‧克莉斯蒂娃(Julia Kristeva)等,即拒绝那种形而上学的男女二分法,他们不再强调男女的对立或一元论,而是要求性别差异的政治必须由多元化的差异来取代。女人不再成为与男性对立的「标准性」,而是女人成为女人,男人成为男人,消弭冲突、对抗、暴力等男性统治话语,并推进爱、温情、友谊的新的文化政治话语,使世界成为具有新生意义的后现代世界。玛莉‧戴莉(Marry Daly)在她的论著《女性/生态学》中称,那些从父权认同中解放出来的女性,将感受到与我们的自然环境的一种密切关系。我们与我们的地球共同承担着阳具统治的攻击与污染所带来的痛苦。女性与自然的这种连结,是新女性主义欲取代父权结构的一个经常的特点。

  以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待两性关系,女人与男人一样具有多重身份与社会角色,两性应互补共生。这个以男人为主流的世界,经数千年来的统治,由于男性的刚强好战、征服自然,使得地球的生存环境已遭致严重破坏。许多原始民族即认为大地是万有生命之母,人不可能出售其母亲。大多数的印第安人敬畏或尊重大地和大自然的一切。他们靠近自然及自然力生活,努力与自然及自然力保持平衡。

  在加国当代文化史上,即有二位献身艺文工作而表现杰出的现代女性,值得吾人一提,一为加国艺术史上最著名的女画家爱蜜莉‧卡儿,另一为享誉国际文坛的女作家玛格丽特‧艾蒂雾(Margaret Atwood)。卡儿不仅画艺超群,也写得一手生动的好散文。而艾蒂雾著作等身,被公认为加国当代重量级作家,其诗歌、小说及文学评论文章,被译成15国文字广流传于国际间。二位终身献身艺术文化工作,并致力提升加国艺文水平的杰出表现,实值吾人敬佩。我们或许可将林雪卿与爱蜜莉‧卡儿的艺术特色做个有趣的类比。

二、超越自然
  林雪卿常思考阴阳虚实与主观客观的问题,认为世间事物很多都是由阴阳结合而成,其协调的美感,全赖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表现,才能创造出生命。林雪卿平时创作除了版画,尚包括油画、压克力等媒材,喜欢探讨生命议题,作品常提示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然宇宙万物本体却遍在一切的观念。林雪卿创作手法喜利用象征隐喻、对比观照、虚拟实境等手法营造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以创造无限的生命时空。不独提供崭新的视觉影像思维,也缔造新的美学观念和拓展新的美学视境。

  画面上蝴蝶、蝉、鸟、贝、花卉、女体等图像均为她独特的自身影射,也是用来隐喻对理想的追求和自我成长的心灵感受和体验。尤其是她的近期作品常以独特的木纹符号来象征传统的源远流长,有时看是山、是云、又是水,更是充满天地宇宙间之大气,俯仰其间能予人超然物外,似空非空,似有非有,饶富禅机与生命韵律的视觉感受。

  克利(Klee)曾表示,生物是人类精神的神祕象征,她具有大自然的神话,这里所称的神话,即是象征多样化大自然的自由诗意般创造;克利以明显纯真的语言来表现,人们可以在动植物身上重新发现自己,动植物经克利富有爱心而仔细地观察过后,已永恒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他的艺术相信万物有灵,这全然与儿童及原始艺术相类似,基于万神论的背景,万物皆有灵魂生命,包括山、海、石、鱼、鸟等。克利的新视觉哲学,不但成为包浩斯的重要教育方案,同时影响到现代画家对形的观念,也产生革命性的改变。

  在卡儿早年向往大自然生活中,不能忽略了动物在她心中的重要性,她终身热爱动物,由牠们身上得到喜悦及安慰,连旅行中也不忘携一、两只动物陪伴身边,这些动物包括鸟类、狗、鼠及猴子等。她喜好探访印地安生活,并视土著文化如至宝,这些嗜好不仅影响了她日后的生活,也使她的作品添加了某些印地安图腾素材,并注入了自然生命力,这是加国以往艺术家所未曾有的。经名师哈里斯的鼓励,加上她对印地安艺术及乡土所做更深一层的探索,使她晚期的作品得以升华,最后十年,她以森林与天空为唯一主题,并达至超越自然的意境。

  而艾蒂雾在《揭露》诗集中自称,看见她父亲变成一只狼,她母亲变成一只鸟,她自已也逐渐转化成一只动物,这都是她与自然联想而意识到的神祕力量。她必须先揭开物象的外衣,寻回她先天的本能与知觉的本源,亦即人性的本质。当她再返回自身现状时,她真的变成为一只动物。最后她升华到能与自然完全结合在一起,这以是非理性又先验的境界,「我靠在一株树上,我是一株被依靠的树;我已不再是一只动物或一株树,我是一个地方,树及动物在我身上蠕动并成长。」

三、认同本土
  卡儿一生热爱加国乡土,她曾二度于往返欧洲时横越加国东西两岸,三次东游加国大城市,这些经历了不同人文地理的空间经验,给予她充分体会了加国本土特质的机会。每当离开加国时,她从未愉快过,在她停留英法期间,由于严重的思乡以致卧病不起,最后被医生强令返乡,在她20来岁时,开始逐渐关心加国印地安图腾文化,部落建筑,以及西海岸的印地安人生活,之后并全心投入西部海岸森林的大自然怀抱中。

  艾蒂雾认为,加拿大在文化上始终是个受害者,或是受压迫的少数,或是被剥削者,简言之,即是文化殖民地。在加国文学传统中,她进一步体认到,这种文化受害心态,已深入全国的心灵习性。在她对加国家庭、文化象征、大自然、动物、土著族裔以及早期垦殖先民等分析文章中,「受害者」已变成了实际的用语。而加拿大这种面临威胁及未开发的天性,即形成了加国的传统神话,一种注入了达尔文思想的浪漫主义新风格,也在她的诗歌中进一步发扬光大,正如她自已常说的,加拿大的中心主题,无疑的即是「生存」问题。

  林雪卿的创作历程呈现几个不同系列风格和脉络,她早期七零年代曾受乡土写实影响,利用厚纸版切割撕剥技法所制作出来的凹版剪贴「怀古系列」作品,以陈旧的破墙、窗框或佛像为主题,剥落的质感和凝重的色彩,充分流露出年轻人细腻的感伤情怀,表现一种怀旧及对亘古真理追求之意象。林雪卿由日学成返国后,面对台湾现实而复杂的多元社会,也曾利用图像拼贴手法,将画面分割再组合,创作图地相间、虚实复杂的「人间系列」作品。分格凝视与对比构成的谜样时空表现,反应出现代社会复杂与人际关系谜样的创作思维。

  而后来的「印心系列」作品,因学禅参禅,而赋予自然木纹图像独特的意涵和想象趣味。所谓禅境有三:其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其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到达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境界,见山依然是山、见水依然是水。横看似是波浪涟漪,直看又似是山脉稜线,其境随心生。不论版画、油画或综合媒材作品皆为明心见性之作,满溢生命冲力。

  其中〈韵〉一作,利用版画技法处理墙面,一窗连接着室内室外的空间,室外呈现自由与律动美的世界。〈望〉、〈朔〉,〈潮〉、〈汐〉等作品以实物版凸版技法将木纹印在画布后,再加上手绘、喷漆等技法,绘制出对宇宙自然、阴晴圆缺等与人生生命消长契合的意象表现。〈潮骚〉、〈冲〉、〈潮来〉、〈烛台物语〉、〈清境〉、〈仙履奇岩〉等作品则是以台湾北部海岸为题材所作的综合媒材作品,画家有感于自身处台湾北部,岛国台湾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犹如潮水的拍岸,暗潮汹涌,浪声涛涛不绝于耳,利用真实的木皮纹理裱贴,再罩染覆色,绘制成岩岸奇石,有引人遥想溯源的感受。

  1996年林雪卿获教育部项目补助,研究计算机科技辅助现代版画创作教学,为国内首创计算机辅助现代版画创作之艺术家。林雪卿利用计算机绘图与影像处理功能,将不同季节、时间拍摄的周遭景象与手绘图像巧妙地影像合成,再经分色制成绢印、平版或并用电脑绘图的「新视境系列」作品。

  此系列作品,多数采用两图并置的对照语法。平版作品〈荣与枯〉,利用不同季节的景象表达出时序更迭与生命消长,枯木又逢春的清晰意象。〈昼与夜Ⅰ〉,取材总统府昼夜景象,拼贴海洋、气象图及手绘鲑鱼的图像合成,表达对台湾政治时空环境与人心道德向背的关怀。并用版〈昼与夜Ⅱ〉利用地球的日夜运转影像,传达对人类文明进展的关怀,发人深省。〈逍遥Ⅰ〉、〈逍遥Ⅱ〉为诠释网际网络科技的影响所捕捉的新时代美感与情怀。〈漫游〉一作以24格代表一天24小时的分格构图,表达不同时空的天空景象,并利用阿拉伯数字的谐音,传递中文讯息,在不分昼夜时空阻隔下,自由悠游沟通,平面影像中兼具空间、时间等三次元与四次元的造形思维。〈鲲化〉则精心将鲲鱼与鹏鸟影像合成,鹏飞万里,宇宙尽入眼底,不与世俗夺争,倔傲又孤独,凸显出心中企求突破与自由翱翔的心境。

四、〈幸福逍遥车〉比美「梁祝情蝶」
  林雪卿曾与夫婿钟有辉在国立台湾美术馆与台中县立港区艺术中心,以双个展展出创作多年来版画及复合媒材创作。其中,最特别的是为纪念结婚30周年,共同创作彩绘〈幸福逍遥车〉,呈现30年来喜、怒、哀、乐,生命经验的累积,并以此献给爱护他们的亲朋好友与喜爱艺术的同好们。

  〈幸福逍遥车〉为一部迷你中古车,上面结合林雪卿绘制的30只蝴蝶及钟有辉创作的草叶,纪念他俩结婚30周年。该作品创作耗时一个月,需先将原本车体的烤漆去除后,重新漆上底色,由于车体凹、凸不平,需用柔软的绢印,将图案印在车体上,待图案颜料干了之后,再上另一个图案,最后完成所有图案之后,再将车子烤漆,过程相当费时,在印制过程,需要夫妻两人同心协力,一个负责印制、一个负责将绢框压住,不能稍有闪失,才能将作品完美呈现。钟有辉说:「每次将〈幸福逍遥车〉开出门,都会吸引不少游客的目光,还有人想和车子合影留念。当初会想将作品应用在车子上,除了纪念两人结婚周年外,考量一般展览只有几周的时间,将作品用在车体上后,就可以到处展出了。」

  林雪卿与钟有辉合作的〈幸福逍遥车〉上的30只蝴蝶,自然令人联想到「梁祝情蝶」。大家都听过蝴蝶史记篇中的梁祝故事,梁祝是七世夫妻中的一世,在世时不能成为夫妻,相继死后就变成美丽的蝴蝶,展开翅膀飞向了天空,开始他们第二世(轮回)的生活。虽然那一对情人在人间不能成为眷属,但庆幸他们有了一双翅膀,从此可以在天空飞翔,自由自在,想到哪就到哪,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相依为命一辈子。故事中最令人难忘的画面仍是,在梁山伯的坟前、二人化成了彩蝶翩翩飞舞,顺着两只蝴蝶飞舞的轨迹,花儿也满天开放,整个世界都成了彩色的天地,此时半透明的「梁祝」两人身影出现,微笑地飞向色彩缤纷的天空。

  梁祝在犹如仙境般的蝴蝶谷,两人化作彩蝶,比翼而飞。「梁祝情蝶」所呈现的,正是「既便生命如同蝴蝶般,凄美而短暂,也要勇敢地去追求璀灿的人生。」而钟有辉/林雪卿的〈幸福逍遥车〉则较接近老庄的「逍遥游」。

五、「俯仰之间系列」近乎无形式的水平性
  2008年后,林雪卿在教授休假期间,除至日本与中国大陆研究版画艺术外,深居简出,蛰居于三峡鸢山下,此时感怀世风的遽变与岁月的流逝,以深刻的感受创出「俯仰之间系列」作品,画家利用木纹的自然纹理构筑自我生命时空,独特的木纹符号象征传统的源远流长,自由流动的纹理,是充满自然间的风、云和水,更是充满天地宇宙间之大气,画家化作女体,泰然如山,俯仰之间,涵咏其气,悠游其间,在变动的风云中,以不动应万变。画面宁静致远、高洁优雅,气韵万千,传递出恒常的生命价值意涵。

  林雪卿的「俯仰之间系列」会让人想到美国的色面绘画(color field painting)、低限艺术(minimal art)以及欧洲的无形式(L’ informe)。色面绘画不注重画布上油彩的动势痕迹,而专注于颜色的明暗度与探究对立于线条之表现性的色彩视觉效果。整体画面,是一致与平滑的,呈现出一种神圣的场域,这具渗透性色彩的统一场域与巨大的画幅,意指观者会被作品完全包围着。一种戏剧性与甚至实质的亲密感,在具延展性的画面与饱满的色彩上出现,暗示着油彩本身的实质性之外的某些事物。在作品极端抽象之下强调着的,是一种传达感觉与意义的恒常渴望。在美学上,他们主张着重「复杂思想的单纯表达」,提倡巨大形状,平坦造形,以及画面之平面性强调。

  正统的现代主义四个原则是,垂直的(Vertical)、视觉的(Visual)、瞬间的(Instantaneous)、升华的(Sublimated),而无形式则以水平(Horizontality)对抗垂直,以基础物质主义(Base materialism)对抗现代主义忽略物质的见解,以音乐的悸动(Pulse)对抗暂时的排他性,以热力学的渐变性(Entropy)对抗结构。此四种运作 (Operation) 可以打开新的诠释可能。西方的观点认为形式是垂直的,此思想源自人类双腿演化成直立而与地面分离,因而形成了空间与距离的关系。然而就物体运作的视象而言,水平的运动视野才是形式的基本条件,在艺术里,从垂直到水平的运动,是一项值得大书特书的论述。

 

 

  在我担任台北市立美术馆馆长期间,非常注意台湾现代版画艺术的发展,办理过五次台湾国际版画双年展,当时常借重十青版画会的专业,不论是现代版画知识、导赏、与国外得奖者艺术家交流或版画艺术的推广上,都常见到十青会员的身影。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十青会员中的一对夫妻档,钟有辉与林雪卿在台湾现代版画艺术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林雪卿是十青版画会的创始会员与唯一的女性艺术家,不只创作杰出,更是与钟有辉共同牵手走过台湾现代版画艺术逾三十年分享艰辛与荣耀岁月的优秀版画艺术教育工作者。目前为台北市立教育大学视觉艺术学系所专任教授,兼任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美术系版画艺术硕士班。

  林雪卿台湾台北县人,一九七○年考入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夜间部第一届就读,在学期间西画方面师承廖继春、李石樵、陈慧坤、马白水、陈银辉、郭轫、廖修平、李焜培、陈景容等诸教授,国画方面受黄君璧、林玉山、张德文、郑善禧、梁秀中等教授教导,设计、书法与雕塑方面蒙苏茂生、傅佑武、何明绩等教授教导,美术理论与美术教育方面则受王秀雄、凌嵩郎、罗芳等教授教导,完成完整的美术教育。版画方面受许汉超、廖修平教授的启迪,开启现代版画艺术之门。一九七四年与钟有辉、林昌德、董振平等十位师大前后期同学,共同组成「十青版画会」。大学毕业后,由于志趣相同与钟有辉结缡,在创作与研究路上相互勉励,积极投入台湾现代版画艺术教育的推广,为台湾版画艺术教育共同投注心力。平时除在学校教授版画艺术创作外,曾任十青版画会第十二任会长,台湾版画学会理事、常务理事及秘书长等职务,办理国际版画交流展与大型国际版画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协助钟有辉筹设的国立台湾艺术大学版画中心与版画艺术研究所,办理全国版画师资人才培育研习班等版画教育推广活动,聘请许多日本版画界教授及艺术家来台示范各式版种技法,担任即席翻译及技法的汇整,并不断自我实验钻研,为台湾版画注入专精的版画材料与技法的传承,对台湾版画师资与创作人才的培育,奉献心力。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后,林雪卿曾任职高职与国中,一九八五年赴日本国立筑波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艺术与构成理论二年,一九八七年考入筑波大学艺术研究所硕士班,跟随朝仓直己、横山智也、藤原昌美、三井秀树、穗积谷重、山口胜弘、高津道昭、西川洁、笹本纯等教授学习构成、综合造形与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与设计学门,一九八九年获筑波大学艺术研究所艺术学硕士。留日期间曾获得国际扶轮社米山奖学金两年,得以专心从事专业学术研究,目睹日本各大展览和名作真迹,激发其个人创作思考,确立个人创作美学。

  日本留学回国后,林雪卿历经辅仁大学到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及改制后的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教学,因专攻艺术创作构成理论,对艺术、绘画之思考穷理之心甚强,并随时关心新时代艺术发展之方向,了解新科技与传统表现技法关连之重要性,对各种版画之制作均能深入研究体验,为台湾研究计算机辅助版画教学先驱,不只是目前台湾少数专精各种现代版画材料技法人才,更是少数从事版画艺术创作的女性艺术家和杰出的艺术教育工作者,及教育部首位以版画创作升等教授的学者。为借重其才,林雪卿曾受聘担任本校工艺系、多媒体动画艺术研究所及美术系、书画系等视觉传达设计、构成理论及版画创作课程兼任教授,版画艺术研究所成立后即于研究所担任版画材料学、造纸与手工书等课程。二○○三至二○○四年间曾赴美国纽约进行当代艺术与版画艺术研究一年,曾随纽约大学瑞迪(Krishna Reddy)与纽泽西威廉‧帕特森大学丛致远教授制作凹版一版多色与蓝膜照像凹版,二○○八至二○○九年教授休假研究期间,再赴日本东京、横滨、町田、千叶与中国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珠海等地进行版画艺术研究与交流展览。作品多次入选世界各地国际版画双年展及受邀请展出,曾获台湾省全省美展版画第一名,中华民国画学会金爵奖,北京-台北版画大展杰出奖,中华民国版画学会金玺奖等多项奖项。

  林雪卿创作经常涵盖版画与其他绘画媒体,不同媒材的交叉创作,在她的创作中相互激荡启发、相辅相成。其创作历程呈现几个不同系列风格和脉络,七○年代受乡土写实影响,利用纸凹版制作的「怀古系列」作品,以陈旧的破墙、窗框或佛像为主题,剥落的质感和凝重的色彩,充分流露出年轻人细腻的感伤情怀,表现一种怀旧及对亘古真理追求之意象。一九七五年曾以此期作品获台北国际妇女会美展版画第二名。

  大学毕业任中学教职阶段,利用绢印及金属凹版制作「彩虹系列」作品,画中常将自己幻化成一只蝴蝶,彩虹为一种理想愿景象征,画面透露出朝向理想迈进的蓬勃气息。一九七七年以绢印作品<梦蝶>获得第三十一届全省美展版画第一名。此时也曾尝试用绢印将自己的影像印制在具有复数性的既成物上,如凹凸花纹的现成纸盘、T恤或金属美耐版等作出「复合系列」作品,试图传达处于传统礼教与工业社会型态的无奈。

  林雪卿结婚生子及成为职业妇女后,一面教书,一面过着平淡充实的生活,转而对周遭环境作出观察与省视,因而产生对生活意义的体认及感受的「四季系列」作品,利用树叶的软腐蚀凹版一版多色与凹凸倂用技法,表现四季之更迭与生命循环不息的生机。

  留日期间,由于学习「构成」,特别注意形与色的表现,以绢印印出简洁的几何造形与渐层色彩,再压印浮凸的反覆方格,于规律的脉络间捕捉流窜的光影和律动,「光的构成系列」作品,冷静而富韵律,充满神秘的东方形而上色彩。此系列作品分别发表在一九八七年「十青」在台北市立美术馆的「回顾与前瞻」展览中,<光的系列Ⅰ>、<光的系列Ⅱ>以三至四个极简方块构成,以浓淡的绢印渐层印刷,呈现光影跃动的神秘空间效果。第九届全国版画展以<作品003>绢印光系列作品获得「版画学会奖」。

  林雪卿由日返国后,面对台湾现实而复杂的多元社会,利用图像拼贴手法,将画面分割再组合,创作图地相间、虚实复杂的「人间系列」作品。分格凝视与对比构成的谜样时空表现,反应出现代社会复杂与人际关系谜样的创作思维。创作手法皆为留日筑波大学时期所学暗房彩色分色片及色阶分色所制成照相平版与照相绢印版倂用印制。代表作品有<幻像>作品获一九九一年北京-台北版画大展「杰出奖」,及<谜>、<戏说人生>、<时空的追寻>等作品。

  任教师院后,许多工作与环境压力使然,令林雪卿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画家常将自己幻化成蝶或蝉,藉此富涵孕育与蜕变象征意义的视觉符号,来隐喻对理想的追求与自我成长的期盼。「蜕变系列」作品,使用象征历史时空图像而具实物形象的特殊木纹肌理,与真实的蝶、蝉、鸟、贝等图像拼贴、合成的心灵世界,呈现一种蜕变的新视觉意象。<忆>获得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版画第二名,并为台北市立美术馆收藏,木纹背景上印制出的透明方块,犹如没入时空的意识河流,艺术家化身为蝶停憩其上,画面充满着平淡祥和的氛围。<蝶化>作品,凝重色彩的木纹是一种传统的象征,重叠半透明的山和云,是画家借以表达孕育其成长的时空,画家化身为蝶、正欲挣脱束缚和压力,自由飞翔于广大无垠的新时代中。<蝉蜕>作品,此时画家又化身为蝉,在象征传统历史的木纹巨树上吸取养分,而能于亮丽的夏季,飞舞于透明方块所围成充满无限生机的自由空间,此作入围挪威国际版画三年展。

  尔后,林雪卿的创作开始延伸版画观念而作出许多综合媒材「印心系列」作品,此时因学禅参禅,而赋予自然木纹图像独特的意涵和想象趣味。所谓禅境有三:其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其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其三到达自由自在随心所欲的境界,见山依然是山、见水依然是水。横看似是波浪涟漪,直看又似是山脉稜线,其境随心而生。<望>、<朔>,<潮>、<汐>等作品以实物版凸版技法将木纹印在画布后再加上手绘、喷漆等技法,绘制出对宇宙自然、阴晴圆缺等与人生生命消长契合的意象表现。<韵>一作,利用版画技法处理墙面,一窗连接着室内室外的空间,室外呈现自由与律动美的世界,令人向往,为意大利Scontrone市立国际女性艺术博物馆收藏。<潮骚>、<冲>、<潮来>、<烛台物语>、<清境>、<仙履奇岩>等作品则是以台湾北部海岸为题材所作的综合媒材表现,画家有感于自身处台湾北部,岛国台湾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冲击,犹如潮水的拍岸,暗潮汹涌,浪声涛涛不绝于耳,利用真实的木皮纹理裱贴,再罩染覆色,绘制成岩岸奇石,有引人遥想溯源的感受。

  九○年代后,台湾计算机科技发达,林雪卿因而思考计算机科技与现代版画的关系,一九九六年获教育部项目补助,研究计算机科技辅助现代版画创作教学,为国内首创计算机辅助现代版画创作之艺术家。林雪卿善于利用计算机绘图与影像处理等虚拟实境的功能,累集「思」与「学」之经验灵活操作,将不同季节、时间拍摄的景象与手绘图像巧妙地影像合成,再经分色与彩色输出,制成绢印、平版或并用版的「新视境系列」作品。

  新视境系列作品是画家自我意识的再觉醒,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阴、晴、圆、缺,然宇宙万物亘久不息,人的生活时空何其有限,理想中的时空却可以是无限的。新视境系列利用象征隐喻、对比关照、虚拟实境等手法营造出的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想象时空,不独提供了崭新的视觉影像思维,也缔造了新的美学观念和拓展出新的美感视境。作品<荣与枯>,利用不同季节的景象表达出时序更迭与生命消长,枯木又逢春的清晰意象,两图并置是一种深层的对话语法。作品<鲲化>,精心将鲲鱼与鹏鸟影像合成,鹏飞万里,宇宙尽入眼底,不与世俗夺争,倔傲又孤独,凸显出心中企求突破与自由翱翔的心境。平版作品<昼与夜Ⅰ>,取材总统府昼夜景象,拼贴海洋、气象图及手绘鲑鱼的图像合成,表达对台湾政治时空环境与人心道德向背的关怀。<昼与夜Ⅱ>利用地球的日夜运转影像,传达对人类文明进展的关怀,富有省思深意。作品<逍遥Ⅰ、Ⅱ>,诠释网际网络科技对新世代的影响,并从年轻人的角度捕捉新时代的美感与情怀。作品<漫游>,以二十四格代表一天二十四小时的构图,表达不同时空的天空景象,并利用阿拉伯数字的谐音,传递中文讯息,在不分昼夜时空阻隔下,自由悠游沟通,平面影像中兼具空间、时间等三次元与四次元的造形要素。

  二○○二年在纽约的个展中,推出了「心境系列」作品,<775885><5201314>,利用木纹与色彩的叠层配置,做出日夜对照的云、水意象,象征自由自在的时空,<775885>是「亲亲我、抱抱我」,<5201314>是「我爱你一生一世」,具有语音效果的四次元表现,富有海誓山盟的浪漫意涵。<曙光><暮色>,<空中记忆>、<彩云飞>、<过隙白驹>等联幅作品,巧妙地运用色彩的光影变化,作出富涵生命律动的博大宇宙时空,画家幻化成鹏鸟、蝴蝶,遨翔在自由自在的浩瀚时空。

  二○○八年后,林雪卿在教授休假期间,除至日本与中国大陆研究版画艺术外,深居简出,蛰居于三峡鸢山下,此时感怀世风的遽变与岁月的流逝,以深刻的感受创出「俯仰之间系列」作品,画家利用木纹的自然纹理构筑自我生命时空,独特的木纹符号象征传统的源远流长,自由流动的纹理,是充满自然间的风、云和水,更是充满天地宇宙间之大气,画家化作女体,泰然如山,俯仰之间,涵咏其气,悠游其间,在变动的风云中,以不动应万变。画面宁静致远、高洁优雅,气韵万千,传递出恒常的生命价值意涵。

  林雪卿为「十青版画会」唯一的女性创始资深会员,一在台湾版画艺术教育推广上奉献心力,见证了台湾现代版画艺术艰辛与荣耀的岁月,一在版画艺术创作及其他艺术媒材创作上努力不懈,获得肯定。曾参加历届「十青」联展及国内外重要展览,一九八七至二○一一年于国立台湾美术馆、日本东京、美国达拉斯、纽约、塞尔维亚等地个展十五次,曾任全国、全省、高雄市、台北县、台中市、台南县、桃园县等美展评审委员,作品广为国立台湾美术馆、台北市立美术馆、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艺术社会教育馆、台北县文化局、屏东县政府文化局,上海、黑龙江、陜西、四川美术馆、南京美术学院等处收藏。林雪卿经历丰富,其纤细的女性思维,精纯的版画与绘画艺术创作成就,可由其各时期、各系列演变的创作思维与精采的作品中,总览其杰出优异的表现,其创作之内涵与美学独树一格,且不断自我提升,以其独特优异的思考力、创造力及多元性的研究潜力,相信未来她会继续朝向其更丰富、更盈实、无限创意的艺术生涯开拓迈进。

 

版画姻缘

  身为本书所介绍的唯一女性版画家,林雪卿的画风显得恬静而又充满细腻哲思。

  与钟有辉才情相与颉颃,此桩版画姻缘虽为艺坛佳话,却也不可否认,林雪卿的许多机会被压抑了。

  在国内版画界已成大老的贤伉俪,每回有比赛评审,或者交流活动,总因「你们家出一个人就行了」为由,而让林雪卿退居后位。钟有辉积极热情,在版画界犹如嫡长,领导群英十分恰当,唯早期因担任多项评审,使得林雪卿不得参赛,失却许多机会。钟有辉也替她不平:「她真的委屈,其实她比我强,在学校她的表现一直比我好,她是每年领奖学金的。」惜才爱才及鹣鲽深情在在溢于言表。

  就读师大美术系时,他们是同班同学,没有轰轰烈烈的恋爱过程,只因在「台湾版画之父」廖修平老师指点下,两人都对版画具极大热情,而制画过程中许多操作须要互相支援,共同的心灵语言使二人自然走成了一对,三十多年来一路相扶持,一起攀爬艺术巅峰,就如诗坛的罗门和蓉子、文坛的朱西宁和刘慕沙,各有自己的成就,又能彼此分享。

  只是有的路,钟有辉走得略早。廖修平一直不要学生囿于师承流派,所以积极鼓励学生出国深造,一开眼界。林雪卿任教国中,工作安定,又有幼弱子女要照顾,所以由钟有辉先赴日本筑波大学攻绘画,一年后安顿妥切,林雪卿才带着孩子们赴日。林雪卿修学分、习语言,待两年后正式入研究所时,钟有辉已毕业返台任讲师了。林雪卿学成回来却因无缺额,只能从助教做起。步伐总阴错阳差地比钟有辉慢了几年。时耶?命耶?还是身为女性的宿命?(不过林雪卿是台湾第一个以版画创作升等教授者,比钟老师略早一些,钟老师是第二个)

  当然艺术成就并不在于能占到什么位子,而是能保持创作心灵源泉的丰沛,且能流动不息。这一点,伉俪二人一直互相激励。「EA创作空间」不大,但足以供两人作画,彼此相互砌磋观摩也能从对方的创作灵思中找到自己向前的步阶,层层迈进,创作不息;而二人在上庠分别任教,版画教学推广上,也能互相支援,成了钟有辉的学生,也一定是林雪卿的学生,同样,林雪卿的学生,一定也有亲炙钟有辉的机会。教学与创作,二人相依相持,这样的故事,即便置入古今中外,都是绝佳美谈!

波动的纹路说光阴的故事

  对林雪卿而言,留日那段岁月,是让她由一个国中美术老师进为艺术家、教授的关键。

  入筑波大学最初想攻习绘画,但因钟有辉已入该系,当时的老师白木俊之认为「你家一个就够了」,不再收她,乃转而学习「构成」。所谓「构成」涵盖领域极广,基本设计、综合造形、视觉传达设计都是。林雪卿进入这个领域,但没走入纯设计的路,版画创作的初心从未改变,学习设计只是激发她创作时投入更多元的技巧和观念。

  在筑波,创作和学习的路很孤独,孤独中,激荡自己寻绎出深沈的哲思、实验出精确的技法。

  有时为了制造一个光轨,她想方设法,在全暗的室内,把遮住各种灯源上的黑纸凿出洞孔,让光点自洞孔透出,但光不会走,需设计一些会让光点移动的装置设备或滑动相机来制造光轨。光轨中读得出「时间的流淌」,这是孤独中的体验,也是后来的创作中一直不断出现的元素。

  以光轨来说时间,是直截了当,林雪卿更喜欢以年轮、木纹含蓄地表现时间。

  许多版画家喜欢木纹,作画时利用油墨、油漆在木板上磨擦以留住木板原本的纹路,林雪卿却是直接画出木纹,以木纹为题材来呈现她的思考。林雪卿要的不只是木纹本身的历史感,更用了那些直的、曲的线条显示不同层次的流动感,或象征水的流动,或暗示心灵的波动,不同的色泽映衬又可以解为水映天光,可以解为月映万川。有时配上蝴蝶在波动的板纹上蹁跹飞去的影像,只有轮廓而无身体的重量,那不正是庄周梦蝶的逍遥?是耶?非耶?林雪卿所要说的似乎又不止是木纹和蝶舞而已,当成组的作品并列,你看到了蝴蝶飞舞的轨迹变换,时间的流淌又在画版上留下了注记。

  蝴蝶本身就有时光的记忆,虫蛹化为蝴蝶是最令人惊诧的生命杰作,而木纹年轮的本身也注记了岁月。林雪卿制出了千百种的木纹版底,有的本身就是光阴的故事,有的则作为背景来诉说化蝶、月影的意象,也有的以羽毛的飘动呈现风的轨迹。禅宗故事中风吹幡动究为风动或幡动是一有名的公案,林雪卿「风中的记忆」四联作中,含蓄地写出了有形的飘动,羽毛在水波木纹上也写出了风的痕迹、心眼目光的追随流动。羽看在飘就是风在飘,看到风飘动的轨迹就看到自己的心在飘动。(那飞羽正是大鹏的羽毛)

  有时林雪卿更结合了多元技巧来抒写时间。

  她以相机录了同一个天空的二十四小时变化,复合了照像制版的同时,题为「漫游」的二十四张图中加进了许多现代的「数字词」,5201314,59420,是思绪在凭虚御风中飞扬?抑或「斯时也,而有斯感斯情」?

  此外,利用计算机辅助制画更是林雪卿独特的创作形式。她把平面地图在计算机中圜成圆形地球,在白日光照中山川大地凹凸成形,在夜幕中只见陆地光点,两相对照,自然与人文的对比出现了,日间的明暗亮度与环境亲近太阳的程度成正比,而夜晚陆地的明暗与文明发展恰也成正比:东方明珠的香港、文明古城的北京、台湾西岸的光带,都是文明的骄傲。而背景的波纹,是宇宙的无垠无尽?还是星系间无形的轨道?底色的调配是日升月恒的循环?或只是作者的心情颜色?

  一组组对举的画面,都用木板的波纹说光阴的故事,和林雪卿内蕴深刻的体验。

以版代画,以画宣言

  小说家以情节表达思想,不止是说故事而已。音乐家以声音表达对世界的接受度,又何止是娱兴而已!艺术家以书画表现情怀,更以画面表达了意识思维。

  林雪卿的画中,充满着象征隐喻和自我意识的觉醒。

  《庄子‧逍遥游》中,叙述北冥之鲲,化而为鹏,大翼垂空九万里,背负青天图南冥。南华经的精神尽在于斯。而林雪卿的「鲲化」,那拥挤在地表海洋中的鱼,哪一只有「出游从容,是鱼之乐」的逍遥?化而为鹏,抟扶摇而上,飞向无垠的苍穹,那气魄何止是「天地一沙鸥」可拟!只是,展翅的鲲鹏,似乎并未有「鹏程万里」的昂扬喜悦,反而流露出一种缱绻踌躇,是化生不全的犹疑?抑或正独自忍受着脱胎换骨的孤寂痛楚?画家想说的无法落于言诠,因为「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文心雕龙神思),那画面中翻空奇巧的意象,如何解说都是人言言殊,观者只从画面中感受到作者不与世俗争一洼之水的孤绝,和意欲乘云御气「游乎四海之外」的心境。

  林雪卿以画说话,以画思考,也以画批判!但一如她的性情,所有的批判含蓄温婉,不着痕迹。

  「昼夜」一作仍以其惯用的「对举」,平版制作中更添加了多元技法,以手绘的鲑鱼、气象图版、照像凹版,共同拼贴组成昼夜对举的形象。总统府,这个代表斯民斯土的建物,日间看得到的宁静中,洄游鱼腾跃出回归的渴望;夜间庆祝国庆的灯饰,正散着华丽的光彩,然而升平欢腾的景象中却隐伏着危机,上空两团结实的暴风云团互相拉扯,将袭卷而来,这短暂的华丽将被摧残成何等模样?明白时是回归,回归本土传统价值,暗地里却是将文化的、经济的、道德的版图,拉扯得四散五裂?艺术家不说理,却以无声的批判发人猛醒。
  此类作品跨度极大,不同的媒材交叉使用,新时代的科技、计算机处理画面的灵活运用,都让林雪卿创作时有着超然物外的自由表达。而其内涵表现平和、静谧、从容,虚虚实实的叙述中,注入了诸多象征隐喻,使得整幅画犹如一首诗。即便是最传统的「蝶恋花系列」,那色彩,近乎钟有辉草叶的缤纷,然而不同的是,林雪卿的花丛中一定有蝴蝶,那是她自己最爱的代表符码,生命中最神祕的变化,林雪卿从一名绘画爱好者,到如今成为台湾知名版画艺术家,那如蝴蝶般美丽的蹁跹姿态中,曾有多少的辛苦沈潜,多少的冥思淬炼,那些全是光阴的故事!



 

  今年六月资深女性艺术家林雪卿将于国父纪念馆举办其重要的个展,回顾其创作近50年的系列创作,展现个已作为艺术家在担负教职、妻职、母职等多重身分角色及社会制约下,对于追求艺术实现自我的坚持。系列的艺术创作中,经典的构成元素有蝴蝶、蝉、羽毛、女体、乳房、木纹、彩虹等自然与人文的图像,游走飞舞于山海田野之间,或俯仰其中或试图飞越,但总是以一温柔坚定轻盈优雅的态势凝视变化万千的外在环境。「新女性主义」对于「凝视」的霸权暴力,提出「回眸凝视」(returning the gaze)的理论修正,主张女性因为意识到「凝视」的制约,而有了女性主体性的自觉并加以回顾反思。长久以来,林雪卿透过艺术完成自我,也透过「回眸凝视」的角度,不断调整自省从而改变自我,适应社会制约但也一次次与世界呼应对话。

  拉冈(Jacques Lacan)在1987年出版的《精神分析的四个基本观念》(The Four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Psycho-analysis)一书中,引用视觉分析理论将「凝视」定义为自我和他者之间的某种镜映关系。拉冈主张,在自我的想象建构下,自我被放置在他人的视觉领域(field of the other)之中,自我如何看待自我及个人处境,乃是透过他人的眼光折射完成。因为意识到自我和他者之间相互存在的关系,因而透过镜映关系来实践自我的再现,建构凝视主体及对象客体之间的关系。莫薇(Laura Mulvey)将拉冈的理论予以扩充,主张男人是女性的异己他者,女人经常以被动消极的方式,将男人对她的「凝视」视为自我建构的场景,因而对「凝视」的单面向暴力,提出「回眸凝视」(returning the gaze)的理论转向,正是因为深刻自觉意识到女性主体性而进行的回视观看,来颠覆抵抗父权视觉领域的凝视制约,并形成所谓的「双重回射的凝视」(double reflexive gazes)。

  本文以「回眸凝视」的观点尝试剖析艺术家一生的创作历程,探究其外显的学经历,艺术养成的文化体系,社会价值与生活日常,以及近50年的系列创作在图像表述上的象征及意义。

可见与不可见:社会价值与生活日常

  近50年的创作生命中,林雪卿的艺术也折射出台湾政经环境、教育体系、社会价值及现代艺术的变迁。对于家境小康的林雪卿,社会及教育的艺术奖助办法对于其艺术的养成及专注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在台及出国的奖助学金、导师的殷切辅导、画会活动的勉励激荡、省展的获奖肯定等,是谓时代氛围下文化的机制运作至为重要。

  林雪卿出生于三重农村,父亲毕业于日治时代的开南商工,并服务于台北的台湾银行。家中兄弟姊妹众多,林雪卿上有两位哥哥,三位姊姊,身为家中老幺从小就体贴孝顺。唸台北工专建筑科的大哥喜欢画画对于弟妹们的影响很大。升学主义时代的林雪卿,在数理方面功课杰出并考上了台北第一女子高中。因为喜欢画画涂鸦,从高一开始,班级教室布置、板报比赛,常常一人包办。又因在北一女授课多为大陆来台的外省籍老师,对于国文及书法的要求特别多。国文老师的导师规定从高一到高三,除了作文、周记要用毛笔写,每天还要写大小楷各一篇。高中毕业后,正巧台师大美术系开始招收夜间部,考量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选择夜校半工半读,是美术系夜间部第一届学生。台师大在学期间,举凡西画、国画、设计、书法、雕塑、美术理论与美术教育等各项基础训练均需样样专擅。完整的美术教育与日间部相同,系展毕业展,也都与日间部一起竞争。林雪卿就读期间几乎年年成绩都在前三名,在学校奖学金的支持下展开了一生艺术之路。

  1974年2月,钟有辉、林雪卿、董振平、林昌德等十位廖修平指导的台湾师大学生,在海外归国的年轻教授廖修平的鼓励下,开展了对于现代艺术的宏观想象以及对于版画的创作热忱。「十青版画会」因而创立,藉由画会的集体激荡互相观摩学习、彼此砥砺共同成长。当时精神导师廖修平教授正好荣获了青商会的十大杰出青年奖,十位同学因此将团体以「十青」作为画会名称,彰显青年苦干实干的精神并期勉致力于现代艺术的创新,展开了台湾现代版画艺术发展的史页。1977年,林雪卿以绢印版画的「梦蝶」一作获选为第31届全省美展版画的第一名,这对于年轻新秀的林雪卿是一件极高的肯定与荣誉。

  国中教学多年后,林雪卿于1985年赴日就读于筑波大学,1987年考进艺术研究所硕士班,跟随艺术导师朝仓直巳、横山智也、山口胜弘等教授学习构成、综合造形与视觉传达设计等艺术与设计学门。1989年获筑波大学艺术研究所艺术学硕士。留日期间因获得国际扶轮社米山奖学金两年,而得以专注于学术研究,各地参访观摩展览和大师名作,振奋了艺术创作的方向与思考,确立了个人创作美学。留学期间,非常惊叹于学校版画工作室的优良设备及教授老师的专注创新。其中受到「构成」的课程启发良多,日后回国在台北市立师院授课,也坚持讲授「构成」课程;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基础为主,主张艺术创作除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有计划性的实践能力。

  考量家庭负担而选择夜校,毕业结婚后更是一个每天忙碌奔走的标准职业妇女。1974年是「十青」成立之年,1975年毕业11月结婚,当时先生钟有辉在联合报担任美术编辑,每天晚上要12点过后才下班。林雪卿下班后总得先赶去接子女,再赶回家做晚餐与公婆一起进餐,勉励自己作个称职的好老师、太太、妈妈和媳妇。1984年,先生钟有辉出国唸书,秋天考上研究所,虽有意接妻儿同去日本进修,但却因公婆反对林雪卿为出国而辞去铁饭碗的国中教职而受阻。幸有先生的鼓励坚持,1985年春天一家四人才得以在日团聚。先生毕业后,将子女带回台湾,个人则单独留在筑波求学两年。因出国留学而中断子女的教育,日后内心常存有愧疚。在升学主义课业至上的社会氛围下,只好请家教补救并要求子女学校的成绩表现,家中不仅有严父更有严母。小儿国中时选择台北市的「自学方案」成了教育改革白老鼠,影响他日后的发展,个人也随着子女的教育发展而患得患失。作为一个现代社会的职业妇女,子女的教育和工作的安排,每日的心情总是勉强难为的。

  身为十青版画会创始会员的唯一女性,林雪卿一生致力于台湾版画的推动及交流,其实是深刻地体认到透过版画所落实的现代美术创新、国际合作的交流、多元视野的开拓及对生命理想的追求。于版画艺术教育上,除了在学校教授版画艺术创作外,也积极办理全国版画师资人才培育研习班等版画教育推广活动,聘请许多日本版画界教授及艺术家来台示范各式版种技法,担任即席翻译及技法的汇整。交流活动中,最为佩服的国外版画家为日本的中林忠良及园山晴巳。中林忠良认为版画创作须将物质的「板」,转换成创作的「版」,才能充分发挥版画创作的各种可能性。园山晴巳则展现了平版画的各种潜力,绝非仅是将版制作完成反覆印刷而已,在四套色的平版印制中,以单版复印递减方式(Reduction),可以套印100次以上,提示版画在印刷过程中也能实践创作的美感和乐趣。

  对于林雪卿而言,版画的界定是开放辽阔的,版画有其他艺术媒材所没有的特殊性,如「间接性」、「复数性」,林雪卿本身就不断玩味这些特性并加以革新开展。而在多次的展演中,林雪卿心象式个人绘画再现总是以极度优雅的方式展现对于现代艺术及生命主体性的挑战。林雪卿曾任十青版画会第十二任会长、台湾版画学会常务理事、理事及秘书长等职务,推动办理国际版画交流展与大型国际版画邀请展暨学术研讨会。日后更多次教授休假出国研究, 至美国、日本、中国等地观察不同地区的版画发展动向及现代艺术创作趋势,也远赴美国、意大利、日本、塞尔维亚展览,至中国、塞尔维亚国际驻村创作。透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及主动策划,林雪卿不断自我实验钻研,为台湾版画注入专精的版画材料与技法的传承,对台湾版画师资与创作人才的培育,奉献心力。

蝴蝶与乳房:飞越地平线的性别符码

  「所有图像,都是自身的影射。」对于林雪卿而言,系列的创作主题涵括了对于宇宙的运行、自然的奥妙及生命的赞叹。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图像有蝴蝶、蝉、鸟、贝、花卉、女体、山脉、海洋等符号,这些个人生命的影射及象征可以如何解读诠释?本文重点选择其中的蝴蝶、木纹、女体,作为创作系列的切入观点,尝试探询其中创作的脉络及潜藏的意涵。一般而言,从事版画创作的艺术家,在类型上除了凸、凹、平、孔四种基本版种的表现外,混和并用、拼贴组合、立体铸造和复合版画等特殊形式也非常多样。对于版画媒材的情有独锺及版画创作的心象具现,林雪卿指出个人创作非常纯粹,旨在透过艺术表现思想,或透过艺术交友交流,鲜少考量市场喜好,因而版画创作也多是版印数量有限的创作版画。创作版画就是特别指艺术家亲自绘图、亲自制版、自己印制的作品,中间媒介为「版」,但可以是多于一件的复数性版画,也可以是独一无二的「单刷版画」。技法上,林雪卿的艺术创作则除了版印的创作版画之外,更延展了版画「间接性」与「复数性」的「版」概念及运用变化。以「版」为中心,辅以复合性的多元媒材进行创作发想,完成艺术表现的多重可能性。

  早于1977年的作品〈梦蝶〉,林雪卿即引用蝴蝶的意象,将自己幻化成一只飞舞于理想愿景的彩虹世界中的蝴蝶。绢印及金属凹版制作的《彩虹》系列版画,展翅飞扬的蝴蝶位置于画面的近景低处,色阶幽暗的蝴蝶强烈对比的是远景重山包围后方的开阔彩虹世界。在日后的系列作品中,《蜕变》、《印心》、《心境》、《俯仰之间》、《超自然》、《默照》等系列,此一蝴蝶意象不断出现,蝴蝶在画面构图中出现的位置、大小、色彩、姿态各异,似乎具现了艺术家对于艺术主流的对话,也似乎串连出其生命境遇的起伏转折。90年代的《蜕变》系列中,以不同色彩的木纹背景图案开始出现,穿梭其中的蝴蝶则以各种不同的态势彰显个人的生命主体及超越规范的飞跃。

  1992年的作品〈忆〉中,色彩鲜明的蝴蝶有如标本版寄存在透明的方块纸片中,以两片胶带贴附在纹路分明的大片木纹背景。两者间产生依附共生却又相异不兼容的紧张关系。1995年的作品〈蝶化〉,同一图像的蝴蝶则从木纹的山水三隔屏中剥离,自由跃飞于无边无际的白色天空。蝴蝶似乎隐喻着艺术家对自由的追求,藉此艺术家客观凝视着蝴蝶生命的蜕变,也揭示了内心渴望的自在自主。2002年启动的《蝶恋花》系列中,蝴蝶的意象再次展现,画面的构成及色彩也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多重版印且色彩缤纷的红花绿叶,蝴蝶隐身其内悠游其中随着宇宙自然的呼吸飞舞。《俯仰之间》及《超自然》系列开始于2008年,大大小小展翅群飞的蝴蝶,蜕变为色泽明亮仪态万千的彩虹蝴蝶。〈蝶影〉、〈彩蝶飞〉、〈馨香〉、〈转化〉、〈幻化〉、〈清风〉、〈蝶舞〉等作品中,蝴蝶的意象不再写实而转化为象征性的图案,自由穿梭于有机的木纹底图及几何色块的重叠画面构成之中,自由飞舞悠游自主。

  奥妙的自然大地一直是林雪卿蝴蝶悠游飞舞的天地,并分别以海洋、天空、沙滩、山脉、木头来表述,其中尤以木纹为其画面中最经常引用的符码。独特的木纹纹理,乃是艺术家捡拾自大自然的漂流木或废弃木材,经由艺术家予以筛选、整理、刷洗、曝晒后,留存下时间流逝轨迹的纹理变化。木纹的肌理丰富多变,自然有机封存了宇宙的奥秘。画家将整理过后之木纹用凸版技法印在画布后再加上手绘、喷漆等创作。变化万千的木纹肌理,由艺术家以直立或横放的方式来突显示意,有时象是波浪流动的大片海洋,有时又象是层层堆栈的山石意象。崇高耸立或波浪涟漪,在画作中成为艺术家自身隐喻的蝴蝶、飞鸟、贝壳、化石,持续对话及抗衡的外在世界及体制。

  《心境》系列作品中,利用木纹与色彩的叠层配置,做出日夜对照的云、水意象,象征自由自在的时空,艺术家选择了数字作为隐喻倾吐内在的欲望,〈775885〉是「亲亲我、抱抱我」,〈5201314〉是「我爱你一生一世」,具有语音效果的四次元表现,富有海誓山盟的浪漫意涵。此一时期之其他作品,如巧妙地运用色彩光影变化的〈空中记忆〉、〈彩云飞〉等联幅作品中,艺术家以鹏鸟、蝴蝶的形体现身,遨游在自由自在的浩瀚时空。

  《新视境》系列是艺术家自我意识的再觉醒,洞见生命的生、老、病、死,世界的阴、晴、圆、缺,生命有限然宇宙万物亘久不息。如何超越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永恒?《新视境》系列利用象征隐喻、对比观照、虚拟实境等手法,营造出的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想象时空,展现了崭新的视觉影像思维,也投射了新的美学观念及美感视境。作品〈荣与枯〉利用不同季节的景象探讨时序更迭与生命消长,枯木又逢春的清晰意象。作品〈鲲化〉则精心将鲲鱼与鹏鸟影像合成,鹏飞万里,宇宙尽入眼底,不与世俗夺争,倔傲又孤独,凸显出心中企求突破与自由翱翔的心境。

  2008年之后的《俯仰之间》、《超自然》系列以及100号绘画作品《默照》系列,是艺术家近十年创作表现及个人心境上的改变及跃进。「蝴蝶和蝉会蜕变。飞鸟或飞鱼,有孤独高傲之感。木纹象征传统的源远流长。人体是女体,是母体,是自己,是母亲,是福尔摩沙台湾。」这近十年的系列创作中,艺术家自在地选择版画及综合媒材进行绘画性的创作表现。作品中以岛屿、海上陆地出现的女性身体意象也由小而大,忽左忽右,或多或少地自然出现落置画面构图之中。从远近呼应的散立群岛,到占据画面正中央的乳房巨山,蝴蝶及木纹肌理转换合体不分你我,明心见性安如泰山,生命从敌对抗衡渐进为和谐融合共生共荣。诚如黄光男在专文所评述,「画家化作女体,泰然如山,俯仰之间,涵咏其气,悠游其间,在变动的风云中,以不动应万变。画面宁静致远、高洁优雅,气韵万千,传递出恒常的生命价值意涵。」

  利用象征隐喻、对比观照、虚拟实境等手法营造超然物外、自由自在的想象空间,以创造无限的生命时空。艺术家藉由身体语词及象征符号来检视自身的处境,反思社会结构下两性关系,或也可诠释为艺术家对于个人生命境遇的安然与淡定。艺评家曾长生指出;阴阳虚实与主观客观是林雪卿默默探索思考的问题,认为「世间事物很多都是由阴阳结合而成,其协调的美感,全赖化实为虚,把客观真实化为主观表现,才能创造出生命。」

小结
  「人的身体是镌刻着历史的表面。人们用语言去谈它,身体就在观念里被融解。人虽然好像有实质的身体,但它祇不过是分解的自我所赖以存在的地方,一个解体的体积。……身体被历史所雕刻,也被历史所毁灭。」有关女性身体的讨论在台湾于1970年代后期开始逐渐发展为学术界一个重要的议题。然而在女性积极寻找定义主体的同时,女性的身体未曾自主,因为身体并非单纯的肉躯,而是一种语言论述,一种观念,或一种记号,甚且是一种建制。在急遽变迁的台湾社会中,林雪卿藉由身体符号来检视自身的处境,探讨两性关系的诠释,进而反思社会结构下女性生命的境遇。透过艺术,女性探索自我、再现自我,将个人生命以各种图像、语法再现的同时,也揭露了女性艺术家在社会的重重期待与规范下如何实践理想展现自我。

  Joan Scott提出,「性别」其实是更全面性的社会组织结构,亦即「性别」不仅只是本质生理上的性别差异,更是一种身体性别差异所潜藏背后的社会意义及知识体系。因而,当代女性艺术的发展及艺术评论除了个人生命及艺术养成历史轨迹的考掘外,必须透过更严谨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观点来加以梳理,是无法直接以「父权压迫」或权力及性别来加以讨论。无论就女性的欲望身体,或就性别政治的思辩批判,甚且为了乌托邦理想追寻而投身进入艺术整体环境的政治化行动改革等均与时代的繁复背景紧紧相扣。当代台湾的艺术发展,对于性别的关照则发展出一种人道关怀的艺术特质,是一种反威权、去中心、开放包容的多元视野及人权思想,其观念具现不仅转化为有形的创作形式及内涵,并逐渐累积成女性自主的论述系统。透过艺术,女性艺术家得以个人创作来回眸反思间接实践其更开放的文化理想。在林雪卿晚近的创作中,我等看见了艺术家藉由身体的坦然展露来呼应主客体的融合与愉悦,父系主导的「象征秩序」透过艺术家的回眸凝视,超越传统飞越制约也因此颠覆瓦解秩序的绝对主导。透过艺术创作,艺术家实践了艺术的完形,也圆满了生命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