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写信的套路



时间:2020-3-22 20:22:09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節  苞笋抽节,寒暑易节,好廉自克曰节(《周书·谥法》)孔子曰:“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见象牙乃知其大于牛,见虎尾乃知其大于狸,一节见而百节知也。(《淮南子·说林训》)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史记·管晏列传》)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荀子·王霸》)爱听古人节义事。(袁枚《祭妹文》)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无论》)谨身节用。——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双日记 又是一天:阴历二月二十七(3月20日)。前天傍晚的一阵大风,局部地区有很大的损失,尤其是火灾。这种天灾在民间有一些说法,毕竟天灾难免,不可抗逆。第二天依然是春天的感觉,尽管还是有点风,但正常。风吹得柳枝缠绕在一起像女孩的辫子一样挂在树枝上,又是另外一种遭受狂风的见证。见证就是这样,连根拔起的大树是一种最直接而有震撼力的见证,而这种把柳枝缠绕在一起的见证则往往被人忽视。

  就在刮飓风之前,有一阵风吹来,这就是3月17日网上出现了《一个高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一下子引来了众多的信,有《替方方阿姨给一位高中生回信》,还有《一位伤心的叔叔给高中生侄子的信》《一个初中生替方方阿姨给那个高中生的信》……又来事了;又没完没了了。不消停啊!写信在社会的运动中,是一种套路,一种很陈旧的套路,但是,旧瓶装新酒,屡试不爽。先说说不远的历史吧——1973年12月12日,《北京日报》以《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为题,发表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五年级学生黄帅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并加长篇编者按语。根据姚同志的指示,第一大报于12月28日全文转载了《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和《北京日报》的编者按语,并再加编者按语。此后的1978年5月21日,第一大报发表文章《揭穿一个政治骗局一〈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真相》,指出所谓《一个小学生的来信和日记摘抄》,完全是因为四人组成的那个帮派篡党夺权的政治需要,蓄意编造出来的政治骗局。注意,1973年的小学生的信是署名的,而且是确有其人。过去常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种写信的套路在今天重新出现在当前的社会上,是值得注意的,如此下去,将会没有止境的出现很多信——《一个初中生给方方阿姨的信》《一个小学生给方方阿姨的信》《一个工人给方方阿姨的信》《一个农民给方方阿姨的信》《一个战士给方方阿姨的信》《一个快递小哥给方方阿姨的信》《一个医生给方方阿姨的信》《一个护士给方方阿姨的信》《一个武汉人给方方阿姨的信》《一个湖北人给方方阿姨的信》……虽然,那位阿姨不吱声,但随之会有很多人替阿姨回信:《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替方方阿姨给那个小学生的信》《一个小学生生替方方阿姨给那个初中生的信》《一个工人替方方阿姨给那个农民的信》《一个农民替方方阿姨给那个战士的信》《一个快递小哥替方方阿姨给那个战士的信》……。继之会出现第三波,《一位伤心的伯伯给高中生侄子的信》《一位伤心的伯伯给初中生侄子的信》《一位伤心的伯伯给小学生侄子的信》《一位退休的工人给工人的信》《一位退休的工人给农民的信》《一位退休的工人给战士的信》《一位退休的工人给快递小哥的信》《一位晒太阳的老人给农民的信》《一位晒太阳的老人给医生的信》《一位晒太阳的老人给护士的信》……。如此,还会有第四波,直到下一个幺蛾子出来将其覆盖。这还了得,用这种匿名信的方式来搅乱现今防疫大局,实在不该。

  不管高中生的信是真是假,撕裂社会和谐是现实的,而这种方式将成为一种病毒,适时就会出来祸害。尽管这是大家一眼就看出来的老套路,可是,每每如此,都能引起社会的涟漪。这位高中生确实是新时代培养出来的,关键时候能把爸妈晚上的动静都搬出来,其用来说明问题的能力超常,也非常有说服力,而且胆识过人,一看就是干大事的。2020已经进入到小康社会,这位高中生不会还住在地震棚或筒子楼、亭子间里吧,如果是,国家应该看到小康社会中还有没解决住房问题的存在,首先应该给他们家解决两代同堂的问题,否则,会因为爸妈的动静太大而影响祖国的花骨朵的成长;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这位高中生的爸妈的动静也实在是太大了,而这位高中生应该庆幸有如此的基因,可以做大事,也不要操方方阿姨那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与之关联的是,许多策划也实在让人难以理解。人家意大利现在已经很惨了,非得雪上加霜给人家去放中国的国歌,这不是成心捣乱吗?可以换位思考,在武汉的困难时期,如果意大利人策划到武汉去放意大利国歌,你们会答应吗?什么事都要将心比心。还有那位在意大利广场上求抱抱的女士,像乞丐那样给中国人丢脸。中国人真的惨到“求”的地步了吗?谁都知道爱是求不来的。又想到多年前意大利政府禁止中国人到处挂红灯笼的事件。既然移居到国外,要尊重当地的历史和文化,细想想,你所住的罗马、米兰、威尼斯的大街上挂满了红灯笼,和你过去生活的浙江某个城市一样,那还有意思吗?自古就有俗语“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因为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了我的新书《博物馆之美》,今天上午,“书香南京”做了一个小时的“品读”连线。虽然感冒了,状态不好,但为了推广博物馆还是义不容辞。看到统计有18万人在线,也是我没有想到的,让我看到网络的力量。因此,又想到网上的那位高中生的信一出来不久就是10万+。所以,这是一把功效强大的双刃剑。


  命  命者,天之令;人所禀受。乾道變化,各正性命(《周易》)窮理盡性,以至于命。(《說卦》)命雖受之天地,短長有本,順理則壽考,逆理則夭折,是以有動作禮義威儀之法則,以定此命,言有法,則命之長短得定,無法,則夭折無恒也。

  魂   魂有三,一爲天魂,二爲地魂,三爲命魂。《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謂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孔穎達疏:“魂魄,神靈之名,本從形氣而有;形氣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靈爲魄,附氣之神爲魂也。附所氣之神者,謂精神性識漸有所知,此則附氣之神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