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美的共享与美好生活



时间:2017-12-23 17:43:36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连续五年,每年的12月21日都是“韩美林日”,展览开幕、论坛、捐赠、感恩之夜等活动叠加在一起。今年在杭州,是杭州韩美林艺术馆12年前开馆的回顾,更是瞻望未来的12年。

  本次讲坛的主题是:美·好生活。

  韩美林,聂卫平,刘诗昆,白岩松,蔡志忠,陈履生,余秋雨,相继开讲 。

  白岩松主持。

  此文为Mr.陈在讲坛上的即兴演讲。

  关于“好生活”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有体会。什么是“好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个人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的标准也不同。如果上升到理论上来说,本年度“韩美林日”“韩美林艺术讲坛”的“美·好生活”这个题目是非常有意思的。因为“好生活”之于每个人的感觉、每个人的经历的不同,比如像蔡志忠先生刚才说的,他能把自己的家庭看成像刚才演讲的聂卫平先生经常面对的棋盘那样,一家三人安放在加拿大、美国、日本,他认为这是一个好生活。当然,“好生活”之于每一个时代,其期望也是不同。

  那么,我们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来看“好生活”,在距今三百万年前到一万年前之间,人们还在茹毛饮血,还在吃生的食物的时候,突然有一天电闪雷鸣,因为雷电打着了枯树或其它易燃的物体,起了火,而意外的有了好生活。因为被火烧烤的食物非常香,非常好吃,从此人们吃上了经过烧烤的食物,过上了好生活。又因为有了火的发现以后,人们突然看见了原来晚上看不见的周边的一切。有了光,人们从此告别了漫长的黑夜。所以,当人们知道了保护火种,进入到照明的时代,;因为有了火种以后,使得晚上能够夜以继日,能够在夜间娱乐,人们的好生活就此开始。但人们并没有满足于此。当全世界文明进入到陶器时代的时候,人们开始利用火来烧制陶器,开始审视作为日用品出现在自己身边的这些陶制的盆盆罐罐,总是想千方百计的美化它,把它们的造型做的更合乎功用,更顺眼。而美化的彩陶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美的表现形式。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常态,使得过去只是用于保护火种或点燃油脂的一般的器具,逐渐演化为独立的灯具,并在发展中各尽其妙,油灯随着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而发展,并点亮了五千年的文明。

  因此,我们的“好生活”简单来说就是美,所以人们常说“美好生活”。因为有了美,我们才有了好生活;因为有了美,我们的好生活才变得有滋有味;因为有了美,我们的好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因为有了美,我们的好生活才超出了物质层面而进入到精神的境界。

  所以,当审美进入到每一个人自己的主体思想的时候,我们看到美美与共的各种不同的表现,正如我们今天看美林的作品,有人喜欢他的雕塑,有人喜欢他的绘画,有人喜欢他的陶瓷;有人喜欢他的动物,有人喜欢他的人体;有人喜欢他的马,有人喜欢他的牛。凡此种种的不同,都给予了每一个人的美的满足。这种美给我们的生活在今天丰富的物质生活基础上,就显现出了特别的意义。我们今天吃饱了、穿暖了,而且我们吃的很饱,穿的很好,穿的也很讲究,甚至能够满足各种各样虚荣心,我们发现还需要有“好生活”。这个“好生活”就是美的共享。

  我认为如果把自己对于美的感受局限于自我欣赏的境界,这个好生活是一个低端的好生活,并不是高端的好生活。好生活只有像很多人那样把自己的珍藏、把自己的技能、把自己的艺术等等分享给社会,与社会共享,让人们有更多美的获得感,这才是真正的好的生活,高端的好生活。因为好的生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非个人主体的享受,是一种全社会分享的美。这种分享的美在今天全世界文化发展的主流中,我们看到为什么美术馆、博物馆越建越多,为什么美术馆、博物馆越建越大,为什么美术馆、博物馆越建越特别,这就显现出了分享的社会意义。在近十年的全球范围内的博物馆建设中,我们看到了不同于过去用一座老建筑来改造成一家博物馆,今天的世界上建造了许多非常奇特的博物馆,以使得我们很多人去参观博物馆的时候并不是去看藏品,也不是去看展览,而是去看一座建筑,看空间关系。

  正因为如此,这种分享的社会表达的方式正成为我们今天社会发展的主流。在21世纪的社会发展中,美的分享成为好生活的一种标志;美的分享也成为全体公民的期待。这是全世界共有的一个普遍存在的原则,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我们对于好生活的期待正如同我们在三千年、五千年或者是三百万年前、一万年前一样。我们每一个时间段的分享,都可以从历史的纬度来看这样一种分享的美是人类的一种大爱,是人类的一种共同的期待。所以,我希望我们应该像美林学习,把美与社会与公众分享,把美好生活贡献给我们自己所期望的美好社会。



演讲者合影

讲坛现场

感恩之夜

出席韩美林基金会理事会的理事、监事以及理事代表合影

活动结束后的轻松,杭州楼外楼

新装后的杭州韩美林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