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
1/17页 共494

文脉·心迹-江苏省中国画学会推荐画家:学会常务理事——朱天杰



时间:2022-5-7 11:40:57 文章来源:江苏省中国画学会 

卧 游

 ——朱天杰的山水文气

 贺疆

  画作是画家的心印。

  朱天杰的山水充满文人气息,是他个人气质的物化外相,也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然流露。在浮躁当下,人们在追寻诗意和远方的时候,他的山水恰恰凸显了山水卧游的本性。

  魏晋时期以降,作为时人欣赏山水画作并得以骋怀悟道的方式,卧游,成为中国艺术史与美学史的一个重要命题。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谓之卧游。宗炳在《画山水序》中如此描述卧游的美妙:“于是闲居理气,拂觞鸣琴,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自文人画确立以来,几乎与山水画等同。原因无他,盖因山水的蕴藉的哲学思想与文人精神最为契合。是也。虽然卧游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现象,但其内涵的山水哲学至今仍有其积极意义和美学价值。

  那么卧游的本性是什么?

  “云中锡、溪头钓、涧边琴。此生著几两屐,谁识卧游心?”纳兰词如此阐述卧游心,卧游心是什么心境,他没有明确定义,但答案却呼之欲出。元·倪瓒也曾赋诗:“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入卧游。”管窥之妙,在于内心的乾坤宇域的宏阔和天地自然人的微妙。卧游之美,在于画面的营造的安静氛围与观者思想的优游,以及与绘者的气息互动。只有卧游以来,卧游的主导者是画前的观者。而实际上,卧游的主导者不仅仅是观者,更是绘者。山水也并非是真山真水,而是绘者心里的理想化山水,其笔下的山水更多地赋予了绘者的心境、情绪、态度、境界以及瞬时的悟得。而观者在观看画作时,才会不知不觉地进入绘者设定的情境,从而与观者内心契合,并衍生出种种解读与体验。因此,朱天杰的山水画作是卧游的山水,是他作为一个文人的心灵卧游之旅。

  朱天杰的山水,形制构图是一大特色,不规则的形制,是绘者不拘泥成法的态度,营造透出一孔一窗观世界的意味,暗示出管窥之意。由一斑而及全豹,一眼就是世界,全赖内心一片乾坤。最大程度地彰显出内观与外观的互证,一份哲思一起笔就奠定了基调。

  作为文人的朱天杰,家学渊源,自幼对传统绘画就深谙心中。但他骨子里又有一份创新的因子,于是他的绘画里又吸纳了很多西画的元素。东西技法统御于尺幅之内,却点墨运笔转捩极富张力。常常不经意处淡淡一笔,耐人寻味。观其画作,构图奇、散点的透视、油画的笔触,但材质是国画的、功力是传统的,更重要的是基调是东方的,画作传达出的气息是文人的。雅静、幽远,是朱天杰山水画作的突出气质,反映出他在创作时的内心世界。苏利文说,文人画的笔墨“往往是未受外界干扰的真诚之心的表现”。这份真诚之心,于朱天杰而言,是对自然的由衷的热爱与欣赏,是他心中山水的写照。

  画中之山水,犹文中之散体。散体之境在于形散而神不散。同样,山水佳构在于形异而质同。朱天杰的山水,色彩洒脱,用笔顿挫,简阔疏朗与粗墨勾勒相间,山体山势的嶙嶙逶迤与江河溪水的寥落就这样施施然铺展开去。以文人之雅意,浇胸中之块垒。一山一水、一石一木,皆是学问。用墨设色、布局运笔,全赖气骨。不刻意求工,但彰山水之气。不泥古设色,但至色泽丰润。不追皴擦厚重,但求冲淡平和。端得是画同其人,诚不我欺。

  山水画家最突破不了的是在艺术上追求自然。而朱天杰恰恰反其道而行之,他把山水画变成了自然。这份自然是他的自然心,是他的文人的平和气质。其笔下山水,不囿于“象”,属于自然再造。脱离惯性规律的山水造型,画意不画形,反而接近了中国画笔墨艺术的本质。源于活生生的山川地理,经过他的生命体验的浸润后,宏宇豪迈的情怀与清淡宁静的性格就这样腾迁着他的笔墨。品读其山水,总生出溪山虽好,清兴悠远的感慨。笔下山水,终究是心中有丘壑。

  卧游的本性,是山水在内心的投影。读朱天杰的山水艺术,不由得想起宋代禅宗青原行思法师说的参禅三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水。

于北京

2016-10-11

  朱天杰,1953年生于徐州,祖籍浙江湖州。书香门弟,自幼受家风影响喜诗文书画。徐州美协主席,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徐州师范大学美术系兼职教授,李可染艺术馆艺委会委员,徐州大风书画研究院副院长。

朱天杰山水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