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物琐记——民族振兴话书鸿



时间:2010-11-10 17:25:19 文章来源:张振宇 

  国人无不知敦煌,常书鸿(1904-1994)师真正知者还是不多;丹青界中,书鸿师有多“高大”,我想还是有必要和朋友们提提旧事。

  1923年,19岁的书鸿师就已任由该校毕业的浙江甲种工业学校美术教员。四年后,以在轮船上当伙房勤杂工的方式到了巴黎,开始半工半读的艰难求学。从1928年在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素描考得第一名奖金到1932年转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至1934毕业期间,书鸿师《梳妆》、《裸女》、《病妇》、《葡萄》等油画作品,多次入选了法国国家沙龙展。《葡萄》由时任法国教育部次长亲选为法国国家收藏;《沙娜画像》被巴黎近代美术馆收藏(现藏于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裸女》于1934年里昂春季沙龙展中获得美术家学会金质奖章并被收藏(现藏于里昂国立美术馆)。其在法国国家沙龙展中先后获金质奖章三枚,银质奖章二枚,荣誉奖一枚,那个时代我想全世界不会有谁有如此高的荣耀,法国美术家协会、法国肖像画家协会(在影像技术没有发明之前,画像传世成为世人唯一可获手段。我邦远至唐就有,欧洲在文艺复兴之后,荷兰的伦布朗、鲁本兹、凡•代克三位大师把这一技能以极高的艺术品味推向了高潮。故肖像画组织和美术家组织在整个西方直到今天都是相提并论的。很多大师因肖像画建树不高入不了肖像画会,由此可见书鸿师多了不起!!我在这一注解里落墨多点,无非是希望燃起每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自然也就将其纳贤为会员。

  1936年秋书鸿师回到了祖国。回国的原因是早于一年其偶然在巴黎塞纳河畔的一个旧书摊上,发现了一套6本的《敦煌图录》画册,内里数百帧有关敦煌石窟的图片,让他十分震惊祖国有这样一座艺术宝库在西方已引起轰动国人竟还不知,他是抱着守护莫高窟的梦想回的国,经7年的多方努力,遂愿组建了“敦煌艺术研究所”,为首任所长。

  值得一提的是昏庸的国民政府是在全社会倡导保护文物的舆论下成立的敦煌艺术研究所,所拨经费可说杯水车薪,从前往敦煌之前开始,书鸿师是靠卖画自筹大部份经费来支撑他的“敦煌梦”。书鸿师一行6人1943年3月底到的敦煌,研究所乃设于满目苍凉、残垣断壁的寺院,至1944年秋国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研究所,后又于1945年春季教育部又解散研究所,此情形下,我最敬佩书鸿师说的一句话:“我们的工作本来就是全凭自己的力量干起来的,研究所的撤销或不撤销实际意义不大。”也万分敬佩那些忍受千难万苦追随他的人们。

  从民国一个心想“艺术可以不问政治”的人到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转变书鸿师可说是亲历了民族灾难的深痛,思想深处的觉醒有如凤凰涅槃一般。敦煌莫高窟是华夏文明的骄傲,但在近现代史中受到了外来强盗的极大摧残,是书鸿师和一群肩负历史使命的同好对它给予了保护和深度的解读,向世人赋予了一把打开这一历史宝藏的钥匙,故史称他为敦煌之父。电影《第二次握手》片头有这么一幕——机长来到丁洁琼跟前告知:“从现在起飞机将进入我们祖国的领空了。”随即一段抒情又深情的音乐响起,之后李谷一唱到:“透过泪光望故乡,祖国啊,我父母之邦!啊,我向往你,怀念你,祖国啊,我亲爱的故乡!如今我要投身你温暖的怀抱,就像女儿依偎着久别的亲娘,啊……。透过泪光望故乡,祖国啊,我父母之邦!啊,我向往你,怀念你,祖国啊,我亲爱的故乡!海外孤儿眷恋着多难的祖国,倾尽心血愿为你繁荣富强,啊……”这么一段,深情地唱出了放弃国外舒适生活的科学家们投奔祖国、报效祖国的深情,也是李铁夫(另文介绍)、书鸿师那两代艺术家心系祖国、热爱祖国的真实写照!

  1936年回国的书鸿师在北平国立艺专任西画系主任兼教授,本幅《城外林影》,署作为一九四一年,这一时间书鸿师正在艺专育人,写的应为京郊村落一隅,但书鸿师艺道实在正统,小张同志在这里很负责地告诉大家——我们在这张画中看到的是当时中国水平最高的写实表现主义。大家是不是觉得有点似曾相识?没错,同志们,它是和“爱物琐记•骄阳送我去会君”文中的库尔贝大师所绘《拉卢埃山谷》有许多相似之处。读此画,凡主攻油画专业的师生们若不感动于那个年代我们的书鸿师艺术的高超,我认为不用等到官拜七品现就可回家种红薯。本幅尚有巴比松画派的影子,即使放在今天亦是难于超越的。

  我们分担不了书鸿师昔日妻子忍受不了莫高窟极度的贫困与寂寞而走的痛苦;文革的摧残难于记数书鸿师也无需同情;故笔者眼里一个民族的高度皆聚此师一身,行文作下《民族振兴话书鸿》题。

                   卢德卿之子张振宇2010.11.9早完稿于云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