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红飘带”



时间:2021-6-25 20:58:27 文章来源:陈履生美术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为让广大观众更直观地了解红色历史,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由国家大剧院,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及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 “地球的红飘带:长征三部曲——沈尧伊连环画作品展”将于2021年6月26日在国家大剧院西展览厅正式开展。


1998年创作《地球上的红飘带》时的沈尧伊


陈履生著《绘画的史诗——连环画 地球的红飘带 研究》

漓江出版社2006年出版






   连环画这个过去不为美术家和社会所重视的“小人书”,在鲁迅的倡导和关怀下,在新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中,得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到80年代,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其社会的教化功能影响了几代人的成长。作为一种图书的连环画,其图文并茂的独特形式,区别了其它的书籍,不仅是孩子们爱不释手的读物,也为成年人所热爱。在这40年的发展中,连环画有着数量众多的品种,有着惊人的数量,与之相应的则有了一批以绘制连环画而蜚声画坛的连环画画家,印证了鲁迅所预言的连环画“可以产生密开朗该罗(米开朗基罗)、达文希(达芬奇)那样伟大的画手”。而通过绘制连环画以达到提高绘画和创作水准的目的,连环画的绘制又成为绘画的一项的基本功,在这一时期的美术教育中承担了特殊的使命。

  连环画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演变和定型、发展的过程。1949年之后,在延续和发展延安以来的革命文艺传统的文艺方针的导引下,在社会的现实要求中,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一批反映现实生活、表现革命历史的连环画相继出现,而连环画整体的艺术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高。虽然,在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老一辈连环画画家受到了冲击,影响了连环画的创作和发展,但是,与其他文艺形式相比,连环画的创作在品种和数量上,也显现出一定的“繁荣”,特别是一批年轻的连环画画家脱颖而出,也成为这一时期出现的一种特别的现象。“文革”结束之后,连环画的创作和出版进入了一个历史的高峰期,特别是在艺术表现的多样性方面,则显现出连环画事业的繁花似锦。据不完全统计,1982年,全国共出版连环画2100种,8.6亿册,约占全国图书出版总量的三分之一。《连环画报》的发行量一度高达I20万册,为全国十家发行量超百万的期刊之一。1985年之后,随着电视的普及,随着电视中动画片的播映,孩子们看到了动态的、能够说话的动画形象,连环画在相形见拙之中受到了孩子们的冷落,销售积压,品种短少,画家退出,出版转业,中国连环画的发展开始步入到历史的低谷,直至在全军覆没之中成为一个艺术的品种,成为收藏的一个对象。








  然而,在80年代这一连环画发展的历史窘境之中,却出现了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的鸿篇巨制和扛鼎力作——《地球的红飘带》,这部长篇连环画的出现,令连环画界为之一震,使连环画事业出现了短期的回光返照。

  沈尧伊的《地球的红飘带》这部长篇连环画,历经6年完成,共5集,926幅。前163幅为58cm×60cm,164-926幅为39cm×60cm,其中近一半为双联画即39cm×120cm。它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大型连环画,是中国连环画史上的一部非常重要的作品,也是连环画创作中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最成功的一部作品。沈尧伊以饱满的创作热情,高度的民族自信心和历史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部划时代的创作当中,他曾两次到长征路上体验生活,与编辑、脚本作者一起多次访问当年参加过长征的老同志,从而能深刻领会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作品中共有真实人物77人,虚构人物23人。特别是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张闻天、彭德怀等领袖人物的塑造,不仅造型惟妙惟肖,而且神态逼真,通过生动的形象刻画,表现了革命领袖的伟大气概,令人感到可亲可敬。沈尧伊还善于把典型人物与特定历史下的典型环境结合起来,如硝烟弥漫的战地拚杀,波涛汹涌的江河飞渡,崇山峻岭的天险奇袭,雪山草地的风云变幻……烘染了长征这一历史的奇迹。《地球的红飘带》以独特的构思立意,以精心的人物塑造,以深刻的艺术感染力,再现了当代视觉的长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不朽之作。

  《地球的红飘带》于1989年出版第一册,迄今共有7个版本。它自问世以来,屡屡夺魁折桂,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它先后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一等奖、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评奖金奖、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等。各种报刊先后50余次对其中的作品予以介绍,特别是美术界的许多著名画家和评论家都给与这件作品以高度的评价。






  《地球的红飘带》被誉为:“是一件突出的、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是我们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红飘带。”(蔡若虹);“确实是力作,是有中国连环画以来的巨作,在思想上、艺术上都是一流水平。可惜现在舆论都热衷去捧臭脚,好作品反而被冷落了。”(华君武);“画得非常真实,把那个时代的特点、人的精神画出来了。”(张闻天夫人刘英);“获得金奖是当之无愧的。……每一幅都可以独立拿出来慢慢欣赏。”(古元);“鲁迅先生曾预言:‘连环画可以出米开朗基罗、达芬奇那样的画手’,沈尧伊就是中国的米开朗基罗。”(李桦);是“我国连环画创作的一个新的高峰,是建国以来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是巨作、力作、是一部传世之作。”(孙滋溪);“为文艺创作树立了‘红飘带’一样的榜样,是空前绝后的伟大作品。”(戴敦邦);“是前无古人的连环画巨作”(李琦)。

  《地球的红飘带》具有以下的艺术特点:

  一、立足“文献性”,表现历史的真实。作品中文字与绘画相得益彰,绘画寓表现于再现之中,整体上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和生活味,在纪实性与艺术性的辩证统一中,表现出真实性的特点。

  二、复杂的叙事结构,有机的内在联系。通过高视野、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展现,做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整体连续性与独立欣赏性的辩证统一。

  三、精细入微的人物塑造,生动传神的人物写真。以个性化的语言烘托共性化的整体形象,在事物的运行中塑造人物的喜怒哀乐;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展现人物的形象气质。通过多侧面多角度地塑造人物形象,以淡化外在,深入内心的表现,突出重在画像、难在画活的特点。

  四、独特的艺术技巧,创新的表现形式。艺术处理上的对比手法,与多种技法的融合,表现出鲜明的“风格化”。其中整体连续与长宽结合的画面形式,突破了常规的连环画结体方式。

  五、强烈的视觉美感,鲜明的艺术风格。作者在构图上的丰富变化,加强了视觉美感,而返璞归真的艺术风格则强化了艺术上的特点。

  《地球的红飘带》表现出了独特和重要的社会价值:

  一、弘扬了时代主旋律;

  二、强化了社会教化功能;

  三、刺激了连环画的发展;

  四、反思了当代美术创作。

  从学术层面上来看,它不仅为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树立了一面时代的旗帜,而且拓宽和加深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表现空间和强度。它作为特殊时代的产物,表现出了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特殊地位,是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的高峰和里程碑,也是20世纪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上的谢幕礼。

  基于《地球的红飘带》的艺术成就和所产生的历史背景,系统整理该作品的创作情况、研究其艺术特点、确立其历史价值,特别是探讨它与当代美术创作的关系和实际的影响,在今天已经表现出学术上的意义——不仅是对20世纪中国连环画发展史的总结,也是对新中国美术发展史的梳理。







  沈尧伊,1943年10月生于上海,浙江镇海人。196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李桦工作室。1973年起,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1985年起,任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此后历任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来,他在教学之余创作了大量油画、木刻、连环画和插图作品。作品有版画《跟随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1966年)、《鲁迅与青年》;油画《而今迈步从头越》、《革命理想高于天》;油画《遵义会议》(1994—1997年);连环画《烽火里程》、《战地日记》、《白马》;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1988—1993年)等。


The End

【陈履生博物馆群开放时间】

上午9:00-11:30(11点停止入场)

下午2:00-5:00 (4:30停止入场)

免费参观

周一闭馆

疫情防控请予以配合:入馆人员须佩戴口罩,进行信息登记、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

地址:江苏省扬中市新坝镇新治村

电话:0511-88225018

邮箱:clsgm@qq.com        clsgm51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