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新闻 >滚动新闻> 正文

“且行且吟”郑忠如斯说之287 我思故我在

时间:2021-1-23 16:16:50  来源:江海子 新意象水墨

  收到《艺次元》发来的“为什么美院培养不出艺术家?”

  这个题目似乎让人觉得蹊跷?费解?


  《艺次元》是中国收藏家协会当代艺术收藏委员会的公众号。它的权威性无庸置疑。

  这是一个严肃的学术命题。

  感谢他们在首页就选用了我的彩墨画作品《海韵系列》,也感谢他们多少年来的关注与推介。


  蒋南翔任教育部长时谈到:“给我足够的条件,我敢于承诺培养出50个杰出的科学家,但我不敢保证培养出一个杰出的艺术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产生的艰难。


  郑忠无论是从他早期的丝网版画还是近十年来的水墨画,从面貌上都有很高的辨识度。


  他退役后考的第一所大学是南通师范学院,尽管老师们只教到郑忠绘画的基本技能与方法,但是他们教给了郑忠一些法则。万变不离其宗,这是很久之后通过实践才明白的。不能因为美术创作的特殊性而否定学院教育。

  文中说:我们的美术教学还停留在人家数百年前的美学价值和思维逻辑中。所以,中国的美术教育培养的是美术工作者,而不是艺术家,虽然其中后来有点建树者也是凤毛麟角。


  这是事实,我当时在师院求学,这山望着那山高,以为八大美院会如何如何,后来去了才发现桌子板凳差不多,普通院校有很优秀的老师,八大美院也甚多平庸之辈的教书匠。让所谓的八大美院扬名天下的并非是他们的画有多牛叉,更多的是他们在风水宝地上的话语权、影响力。


  这是美术教育体制本身的问题和从教者自身的专业能力与责任感。

  我很幸运!第一所大学老师没能教我“厉害的武功”,但教会了我练桩与练功的方法。

  “标准化的美术技术教学和工具化的价值观认识,也影响了后30年的美术教育”,说实在的这个标准实在是误人子弟,但舍此还能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呢?值得推翻,也值得商榷与探讨。不破不立,立在其中。

  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诚有可取之处,但似乎并不适合大规模的教学。


郑忠版画处女作

作品名称:《米字格系列之一》

尺寸:65x65cm

技法:丝网版画

创作年代:1991年

备注:第五届全国铜版、石版、丝网版画展、中国版画版种大展两展银奖,美国廖氏版画优秀作品奖。中国美术馆收藏,载入《中国百年版画》《中国当代版画1979~1999》《中国版画》发表

郑忠水墨画处女作

作品名称:《谷音系列之一》

尺寸:180x97cm

材料:纸本水墨

创作年代:2009年

备注:2017年入选香港全球水墨画500强大展。

郑忠石版画处女作

作品名称:《颤音系列之一》

尺寸:60x45cm

技法:石版画

创作年代:1998年

备注:1999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年度优秀作品奖

  还有艺考的方式也颇值得怀疑。“每个学生就跟机器一样,不用看也能画出标准的苹果,但并不懂为何要这样画。于是,院校收进了这些“伪兴趣”、“伪水平”的艺考生。”这些混进美院的学生画不好,能怪罪美院的教学体系吗?

  我们班上就好几个这样的人,他们也混到文凭,也用这样的方式去“教书育人”传种接代,大糊涂虫带小糊涂虫,伊于胡底。尤其往往留校的“品学兼优”的都是些唯唯诺诺的马屁精,在专业上大都弱智,他们论资排辈,多少年媳妇熬成婆,又故技重演。而专业好的有点个性的都被赶尽杀绝。(见的太多了)就是人们所议论的“逆淘汰”,令人倒吸一口凉气。这还怎么培养艺术家呢?没有个性怎能成为艺术家?有个性又怎么能留的住?


  现在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模仿能力大都很强,惟独不懂从艺术表现和语言本体上去创新、去突破。这种体制下留下来的教师能胜任“创作课”吗?多少人搞了一辈子习作,惟独于创作一筹莫展。何况这也不是大课能教出来的。


  文中说:培养真正的艺术家,并不是灌输一门或多门专业技能,关键是培养学生艺术的“慧眼”和对事物的分析思维能力,也是对人格思维方式的培育,其它更多的还要靠学生自身文化内涵社会修炼


  与我心有切切焉!


  顾首回眸,郑忠的成长很得益于“潜水分队”的环境与培养。下连队潜水业务培训时,理论课讲的是潜水的基本原理与法则,犹如素描的三大面五大调。重力与浮力的关系,然后是速度,个体的身体素质与承受力。循序渐进,体验触摸,有感觉了再深一层。我后来的从事设计与印染新产品开发,及至自我探索版画语言及问鼎现代水墨艺术,无不沿用这一套潜水训练的方法论。家乡有句土话“一字通百字遥”,隔行不隔理。

  一个想成为艺术家的人,在他内心深处要有强烈的企图心,要有血性,去寻找达成艺术家之路的途径与自己的方式方法。

  首先他要有天赋!要自信甚至自负。要有“举国皆吾敌而不悔其度”的洒脱与豪迈。更要有选对一条路一条道儿走到黑的决绝于坚毅。


  更重要的是天恩的眷顾。郑忠的艺术之旅,从退役、圆梦、接受学院的基本训练,因为在他考美院之前他有六年海军潜水员生涯的阅历与意志的培养。海洋的广阔、深奥、多变、浸泡……磁化了年轻战士的心灵,而这个战士入伍前是从小跟着一位绝世高人的儒家子弟,从小跟着恩师待坐聆听耳濡目染,博闻强记,临池不辍。

  又在海底悠游阅历六年之后的郑忠再考进美院,静观默察,自我观照,尽管刚进学院时技不如人,而他的思维方式显然己非常人所能比拟。当大一的第二学期开始,郑忠就己经初步解读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师院三年除了应付课程,就解决速写问题。

  上苍的眷顾,让应该做教师的郑忠进了“世界上最好的版画工作室”国家大型企业江苏省海安丝绸印染厂,任丝绸图案设计师,接触到“流行色”“色彩权威”,订阅到丝绸总公司编辑的国际设计作品。开眼界,拓思路,集思广益。这已经让郑忠与同时期的“艺术工作者”拉开了差距。

  最幸运的是工厂为郑忠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极佳的物质保证与优良环境。

  让世界一流的印花设备在“精力过剩”的融设计师、工程师、发明家、厂长综合素质集于一身的艺术家郑忠手中悉心研究,行于所当行。中国之大,世界之广,有几个画画的人有如此的际遇与幸运?

  这是在成就艺术家郑忠啊!

  他在圆满完成工厂的设计任务后,自我摸索,形成了自我独特的技术训练,形成了他专门的艺术思维方式与专注。

  并且有了相应的作品后开始游学、求证。

  很幸运1996年郑忠遇到了他真正的导师中央美院版系主任广军教授。广先生个别的指导与循循善诱为学生郑忠埋下日后成为艺术家的种子。

  艺术贵在创造,艺术教育重在启发,在广先生的悉心指导下郑忠完成了《惊蛰系列》,这是中国版画史上独特而灿烂夺目的篇章。


  “培养慧眼”“培养独立思考”远远比“训练巧手”更重要。

  艺者“异也”,要先求“”再求好,而我们的学院先给你树立一个“好”的模式,然后你就去模仿吧!于是全中国美院学子的创作都成了表兄弟般的“千人一面”。

  郑忠的艺术之路是他自己趟出来一个独特的“艺术个案”。


  学院基本教育加科研的态度“格物致知”,融汇贯通,独特的人格力量冲破层层封锁,相当的阅读与写作给他不同于同辈高屋建瓴的审视角度。


  艺术教育应该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对生活、对自然、对社会的不同感悟,再寻找相应的语言去表达表现。

  多一点个性化的因才施教才是明智之举。


郑忠彩墨新作《云梦系列》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