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评论

  • 姜玥皜:山寨土洋雜交 挑戰版權壟斷

    世界日报記者李雪/洛杉磯報導 
    2018年02月09日 06:06

    世界日报記者李雪

     

    姜玥皜個人照。
    姜玥皜在她位於洛杉磯華埠的藝術工作室中。(記者李雪/攝影)

    生產自中國大陸的「山寨」小商品,如今充斥全球各國的市場,同時也遭到保護版權者攻擊。畢業於洛杉磯加大(UCLA)和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的年輕藝術家姜玥皜,用影像、動畫和混合媒介裝置的方式,試圖討論「山寨」這一經濟全球化的必然產物。在網路時代成長起來的她,認為山寨其實是對版權壟斷霸權的挑戰,是一種「實體開源」。

    去年姜玥皜的一組作品「山寨集合」,在洛杉磯New Wight畫廊參展,深深吸引了藝術圈。姜玥皜日前在她位於洛杉磯華埠的藝術工作室中,擺弄桌上一個「神偷奶爸」外傳中的黃色「小小兵」(Minions)形象,且是盜版製作成劣質的小閃燈,講起她的作品創作的起源。

    她說,她在淘寶網上購物時,看見一些奇特的山寨產品,例如既像耐克(Nike)又像阿迪達斯(Adidas)的鞋子,或某些奢侈品牌的包包,被改造或「雜交」。此外,這些山寨產品其實在大陸不少地攤上也能看到,一次她在地攤套圈贏取小玩具的遊戲中,看到被擺出的玩具有小小兵、聖誕老人和大陸產動畫片「喜羊羊」的形象,這種「土洋結合」的衝擊感,讓她對山寨文化產生濃厚興趣。

    「山寨並非只有負面涵義」,姜玥皜希望在作品中展現這一點。官方正版的產品都製作得十分精緻,而在中國,這些形象被複製、混合、雜交,有時甚至是複製品的再複製。正版產品可能要經歷好幾個月,甚至數年才會推出新產品,而山寨產品更新換代可能只需一天。姜玥皜表示,一個義烏小商品廠商老闆一有新想法,便可能第二天就更改產品生產線,快速賦予它們更多本土化設計,或多樣性。她認為,這是山寨產品的優勢。

    山寨對於社會還有更深一層的意義;以迪士尼為例,在美國受到版權保護,任何人都不得輕易使用其創作的形象。因而這些在全球文化中廣為流傳的形象,卻掌握在少有的幾家巨頭企業手中,「版權這個概念,是對於擁有版權者的角度而創造的」,對於沒有擁有版權的大部分民眾來說,其實是一種壟斷和霸權。作為一個在網路和全球化時代成長起來的90後,「開源」(open source)這樣的概念,對姜玥皜影響很大,她認為,山寨產品標誌著一個抵抗現存系統的民主體系,是「實體開源」。

    對在這樣的山寨文化中成長的姜玥皜,她對山寨產品有一種親切感,也是她身分認同的一部分。「山寨不是完全不好,它只是一個必然的產物」,她表示,這是全球化市場的產物。一個美國的孩子第一次認識「小小兵」形象,可能是在動畫片裡,而遠在浙江義烏的一位工廠青年,他第一次認識「小小兵」,可能是在訂單上。

    民間企業也許是無意識地創造出如此多元化的產品,而她作為藝術家,希望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她表示,例如藝術家村上隆就會將日本民間的一些產物做成波普藝術。在姜玥皜的「山寨集合」系列作品中,她用多重3D渲染和數碼輸出技術,將這些產品不斷重現和複製,並且結合和疊加,她也將這些疊加在一起的產品製作成小雕塑,起名為「被複製的複製品」,塗上熒光顏料展示。

    姜玥皜在她位於洛杉磯華埠的藝術工作室中。(記者李雪/攝影)
    姜玥皜的作品「山寨集合」去年在洛杉磯New Wight畫廊參展。
    姜玥皜的作品「山寨集合」去年在洛杉磯New Wight畫廊參展。

    阅读原文>>

  • 姜玥皜:无处美术馆

    文/石玩玩

    文/石玩玩

     

    《无处美术馆》,数字影像,彩色单屏幕,尺寸可变,2014

    传说在南美洲有一种鸟,它生来没有脚,只能一直在天上飞,飞累了怎么办?“它就在天上睡觉。”(王家卫《阿飞正传》)这种鸟可能是世界上最像艺术家的动物,生来只为飞翔,俯瞰众生永不落地。王家卫在《阿飞正传》里讲过这个故事,美国导演斯蒂芬·加汉在《GOLD》里也讲过,从某个角度讲,只有艺术家才明白自由和翱翔的真正含义。

    实际上没有不落地的飞翔,也不存在没有现场的想象。对于艺术家来讲,想象力总要回到人间。余光中的人间在对岸、梵高的人间在阿尔勒、杜尚的人间在军械库,那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呢?从1978年开始的中国当代艺术一直在寻找着这个问题。这40年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40年,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国际化的40年,更多年轻艺术家怀揣梦想走出国门,受到更完整、国际化的艺术教育,他们青春富有活力,年轻的姜玥皜便是如此。2014年本科毕业于芝加哥艺术学院,主修媒体艺术,并获得全额奖学金。2017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媒体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以新媒体和虚拟媒体见长的她,便频频获邀参加各种展览,包括奥地利电子艺术节、洛杉矶汉莫美术馆、纽约LUMEN艺术节、北京是否画廊、苏州N9艺术中心等国际性展览。

    《山寨集合》,混合媒介装置,尺寸可变,2017

    “姜玥皜的作品相比较她的同龄艺术家具有难得的完整性和成熟性”,这是著名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院长管怀宾教授的评价。2014年的《无处美术馆》是她用双重叙事结构完成的一件的数码影像作品。在作品中,艺术家取材于谷歌最新技术“虚拟美术馆”,观众足不出户在屏幕上就可以参观“全世界最好的美术馆”,可当鼠标在屏幕上漫游的同时,又像是我们在窥视他者的网络生活。2017年的作品《山寨集合》通过多重3D渲染和数码输出技术,一个相同的物品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的重现和复制,正品在这个过程中不复存在,留下的是复制与被复制的过程和这个庞大的系统,回应了瓦尔特·本雅明在《机械复制时代》中提出的原作与复制品的时代意义。其它还有发觉记忆与自我认知的《一天的第25个小时》、思考二维与三维空间转换的《打印样本.obj》和探讨女性身份的《(真)实(身)体》。

    轻松的视觉语言和国际化的艺术视野背后,我们能感受到这代艺术家的生存感受。当他们面对全球产业链条时,所关注的是福建莆田街上的山寨耐克球鞋还是纽约第五大道上限量发行的特别款?当她他们在脸书上跟印度年轻人讨论文献展时,艺术现场在德国的美术馆还是在硅谷的服务器里?当人们在“谷歌美术馆”里留下浏览数据时是我们在看艺术品还是别人在“窥视”我们的喜好?美国评论家迈克尔·弗雷德在批评极简主义艺术家时认为他们在美术馆里的作品越来越“剧场性”的同时失去了“在场感”,失去了在现实处境里的“在场性”。1991年栗宪庭在给费大为的信中指出:艺术家需要在“问题现场”。30多年过去了,艺术家的问题现场在哪里呢?姜玥皜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个“现场”今天已经不只在实际的地域或者具体的展场,更多是虚拟网络世界和全球化的数据链里,“无处美术馆”。在这个现场里触碰“山寨”与“复制”、“自由”与“偷窥”——这个时代的生存体验。

    我们无法比较上一代艺术家与姜玥皜这代艺术家时代感受,但总是希望年轻的艺术家们永远能像那只鸟一样,一直能在想象力的天空飞翔,自由,敏锐,又充满能量。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