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春山居图》“流浪记”

时间:2010-4-27 7:13:17文章作者:
公元1347年,元代画家黄公望79岁。该年,他从浙江松江到富阳,同好友无用禅师一起去富春山领略江山沟滩之胜,暇日于南楼作画。1354年,这位“其侠似燕赵剑客,其达似晋宋酒徒”的一代艺术巨匠在江苏常熟逝世。其在世的最后数年,创作出一幅在之后660年里演绎了纷繁复杂、跌宕人心的水墨传奇——成于1350年的《富春山居图》。险遭“火殉”《富春山居图》把富春江两岸数百里美景聚于笔底,满纸空灵秀逸,笔简意远,被后世誉为“画中之兰亭”。而黄公望本人则被后人认为是元四家之首。他本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幼年时过继给了温州黄氏。当时养父年届九旬,见到他,高兴地说:“黄公望子久矣!”于是他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黄公望少有大志,但直到中年才得到引荐,在浙西廉访司(元代的监察单位)当一名书吏。后来他又到了大都(北京),在御史台下属的察院当书吏,后受牵连入狱,时年47岁。出狱后,改号为“大痴”,云游四方,以诗画自娱。据浙江省博物馆宣教部主任赵幼强介绍,《富春山居图》在数百年的流传中饱经沧桑,险遭“火殉”。明代成化年间,该画一度为沈周收藏,后被人偷走,沈周伤心之余,凭记忆画出一幅新画,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富春山居图》沈周临本。这是《富春山居图》第一次出现“山寨版”。此后,明清画家争相临摹《富春山居图》,除了沈周那幅,现在有迹可查的摹本还有10余幅。弘治元年(1488年),该画又辗转为苏州节推樊舜举所有;隆庆四年(1570年),落于无锡谈志伊处;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归于董其昌,不久转给宜兴收藏家吴之矩,再传其子吴洪裕。吴洪裕也是一个地道的“画痴”:他花巨资为《富春山居图》造了一个楼,取名“云起楼”,在楼中临水筑“富春轩”珍藏此画。清顺治三年(1646年),吴洪裕病危时,居然效法唐太宗将《兰亭序》带入陵寝陪葬,作出了以此画投火为殉的举动,幸得其侄吴静庵在吴洪裕奄奄一息时,以偷梁换柱的方法将投入炉火中的《富春山居图》抢出,但可惜的是前段已被焚毁数尺。一幅完整的《富春山居图》从此一分为二。其中,尺许画卷完好,由一山一水一丘一壑之景构成的被后人名为“剩山图”,而另一部分长6米余的则世称“无用师卷”。同源同命吴静庵救出《富春山居图》后不久,经由当时极富鉴别能力和修复能力的古董商人吴其贞之手将画重新拼接装裱。自此,“无用师卷”归为吴静庵收藏,而“剩山图”则流落到吴其贞的手中。1745年,一幅落款“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因款题“子明隐君将归钱塘,需画山居景,图此赠别”,后被称为“子明卷”)被乾隆得到。乾隆爱不释手,每观赏一次就题诗一首,先后题了50多处。没想到第二年,乾隆又购得一幅画,灯下粗观,发现竟是《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因其已在《子明卷》上留下御笔了,认为“笔墨苍古,的是真迹”,旧为真,新为伪。乾隆只能在新的上面题上“特仿本之佳者耳”,划入“石渠宝笈次等”。直到清朝嘉庆年间,学者提出疑议:乾隆皇帝认为真迹的那幅“无用师卷”竟是赝品,而被他束之高阁的“赝品”,反而是真迹。“无用师卷”真迹虽然蒙受了伪作的“不白之冤”,被打入“冷宫”近200年,但因祸得福,没有被古书画“第一杀手”乾隆皇帝胡涂乱抹、加盖玉玺,这一不朽巨作因此完好地保持了原有的空濛江景。时代变迁,几经辗转,“无用师卷”真迹在清宫里静静安放了187年。直到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此后的15年中,《富春山居图》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由北京经南京辗转运抵四川、贵州,至抗战结束后,陆续运回南京。又于1948年底,被运至台湾。相比于“无用师卷”的传承有序,“剩山图”在民间流浪的过程中,有着大段空白的历史。1669年,“剩山图”被清初大收藏家王廷宾重金购得,辑入《三朝宝绘册》。此后,直到近300年后的1938年,当时的著名画家和收藏家吴湖帆在为上海古董名店汲古阁的老板曹友卿鉴画时,才偶然发现了“剩山图”,通过与曹友卿几番交涉,他用家中珍藏的周代青铜重器换得残卷的“剩山图”。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即来源于此。“寄居”宝岛半个多世纪1950年4月到1965年12月,从大陆运到台湾的故宫文物一直存放在北沟。庄灵的父亲庄严,在1933年之前,工作于故宫博物院古物馆,之后则负责看护和管理从北京故宫迁出的疏散文物,这其中就包括《富春山居图》的“无用师卷”。在台湾,人们把很早以前的时光形容为古早,而今天故宫文物在北沟的这段经历,也已经很少有人会再想起。北沟变成了一段记忆。如果我们要追寻这段时光的起始,还要回到1933年的北京。最早将上世纪战乱中北京故宫博物院文物迁台的36年历史梳理出来的是纪录片《台北故宫》的总撰稿胡骁。《台北故宫》筹备于2006年,由九州音像出版公司投资1100多万元进行拍摄,调查采访历时近4年。2009年年初,央视首播了该部纪录片的12集。2009年夏天,40集的整部《台北故宫》才正式完成。谈及文物迁台的这段历史,胡骁仍记忆犹新。战火中离京1933年,为躲避日军战火,北京故宫等几家文物单位精选了包括“无用师卷”等13491箱珍贵文物紧急南下到上海,开始了漫长的迁徙。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部长杭立武是文物迁台的总负责人。战乱中,“无用师卷”还曾飘洋过海。1936年,从几家文物单位中精选出来的80箱最宝贵的中国文物,由伦敦派来的一艘巡洋舰护送,参加了伦敦中国艺术博览会,展期加船途,共约一年之久。170多件中国书画史上的精品中,就包括长6米多的“无用师卷”。此次参展回到上海后,这80箱文物就一直没有开过箱。1936年,南京朝天宫库房建成后,“无用师卷”跟随南迁的文物一同“落户”南京。抗日战争爆发,文物向西南方向转移,辗转了安顺、峨眉、乐山等地。1945年抗战胜利,庄严等人同这批国宝一同来到重庆,并于1947年回到南京朝天宫,也就是当时的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直到1948年故宫文物迁台前夕,在杭立武的努力下,这80箱最宝贵的文物装载进了停在南京下关码头的“中鼎号”。彼时,曾押运文物前往伦敦参展的随行人员也随文物一同前往了台湾,他们未曾料想到,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文物迁台然而,登陆基隆的国宝并未停下迁徙的脚步。干燥的气候对保存文物非常重要,正因如此,在仔细考虑之后,故宫文物的存放地点选择了条件相对较好的台中糖厂仓库。胡骁告诉记者,台中是台湾地区最干燥的地方,但后来发现糖厂生产时黑烟太浓,并且靠近铁道,火车经过的震动很大,文物又被迁到位于山区的台中雾峰乡北沟村。1950年1月,“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联管处)向吉峰村(原北沟村)村民林攀龙租用了一块3万平方米的土地,连同土地上的房屋建筑一共支付了台币4万元。1950年4月6日,北沟库房修建完毕。北沟村留下了文物在此15年的点滴身影。胡骁介绍说,文物搬到北沟后,也开始举办一些小规模的展览。当时,蒋介石和宋美龄都会经常去看。文物展览条件也很简单,一有政要或者贵宾前来,就摆张桌子铺块布,把画铺在桌子上,客人参观后立即卷画装箱。后来,联管处用美国亚洲基金会的援款建成了北沟文物陈列室后,文物才得以在陈列室里轮流展出。漫长的迁徙对《富春山居图》等文物却并没有丝毫的损害。1965年11月12日下午4点,位于台北市郊的外双溪,中山博物院落成暨台北故宫博物院新址开幕典礼正式举行。12月9日,寂寞的北沟突然喧闹起来,存放在这里的3879箱、25万多件文物开始运往台北的新馆。庄严笑眯眯地站在库房门口看着这些陪伴自己30多年的文物被小心地装上卡车。而“无用师卷”也终于结束了其长达32年的迁徙史,最终“定居”台北。当年被乾隆御批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和“无用师卷”真迹现均藏在台北故宫,而沈周的《富春山居图》仿本在当年战乱中因是仿品而演绎了留守的命运,至今仍深藏于北京故宫。在胡骁看来,在北沟的15年岁月中,这批跟随文物从大陆来到台湾的人身上,都有一种乐天知命、豁达、恬淡的精神。1961年,北沟精选文物远赴美国五大城市巡回展览。那一年,庄严的心情很好。春天来临的时候,他甚至模仿王羲之兰亭雅集的典故,在北沟的一条小溪旁举行了一次曲水流觞的聚会。朋友们应邀而来,在草地上席地而坐,酒杯里盛着台湾出产的绍兴黄酒,沿着溪水流过客人们的身旁。3年之后,庄严以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身份退休。1980年,庄严因为肠癌在台北逝世。弥留之际庄严最后说的两个字是:北平。两卷合璧期待何时2009年12月22日,浙江省博物馆位于市中心的武林分馆建成后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其书画展厅的开馆展览就是“山水之间——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与馆藏明清山水画”。原定3个月的展期,后来竟延长了两个月。《富春山居图》合璧会有期吗?对此,记者采访了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尚未正面接触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是《富春山居图》的“剩山图”。浙江省博物馆馆长陈浩告诉记者,在吴湖帆收藏“剩山图”18年后,1956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简称文管会)委员沙孟海一得知这一消息,便前往上海与吴湖帆商量,希望他能出让这幅作品,时任文管会副主任的郦承铨非常支持促成此事。“当时,郦承铨和沙孟海力排众议,从浙江省政府特批申请到5000元人民币,将这幅作品收入文管会囊中。1965年,文管会与浙博合署办公,文管会的包括《富春山居图》在内的所有藏品全部移交浙博收藏。”陈浩介绍,至今,“剩山图”在浙江省博物馆已珍藏了45个春秋,成为浙江省博物馆排在首位的十大镇馆之宝。此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在台湾表示,欢迎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到台北故宫展出,但藏于台北故宫的后半段来内地展出,则“还需进一步沟通”。而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博物馆,均在记者会上表示乐意促成两岸的文化交流。陈浩告诉记者,虽然有关《富春山居图》的消息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后不断出现,但除了各自在记者会上表态,浙江、台北两馆并没有就合璧议题进行正面接触。但在此之前,在促成包括《富春山居图》合璧在内的诸多文化交流项目上,浙江省博物馆从未停止过努力。据他介绍,1999年7月,在富春江畔,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孔仲起、台湾中华艺文交流协会会长史元钦、台湾国画家李奇茂等30多位海峡两岸书画家,联手临摹《富春山居图》长卷。当时大家就提出,希望两幅画能够合璧展出,事前事后都通过一些渠道与台湾方面沟通,但是最终未得到台北方面的响应。“2005年7月7日,凤凰卫视的总裁刘长乐和余秋雨等人一起来到浙江省博物馆,刘长乐表示将努力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后来也得到了反馈:欢迎浙江省博物馆‘剩山图’先去台湾展览;不过,‘无用师卷’到大陆来‘探亲’,先不谈。后来,8月8日,我还给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石守谦写过一封信,并通过凤凰卫视转交。但后来我也没有接到任何回音。”陈浩回忆起这段历史时,对具体的日期都还记忆犹新。台北:文物出岛障碍重重浙江:期待文物双向交流陈浩向记者分析,台北方面拒绝“无用师卷”前来大陆展出有诸多原因。首要的问题涉及文物免扣押法。此前,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冯明珠坦言,要让“无用师卷”到浙江博物馆一起展览,还需解决一些问题。在台湾,文物外展有明确的规定。凡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出台湾办展览,当地必须要有司法免扣押文物法,以确保不扣留展出文物,但大陆目前还没有相关法律,这令台湾方面颇为担心。然而,陈浩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明确规定,临时进境的货物(包括文物)必须在半年内出境。同时,文化部42号令《文物进出境管理条例》中也有与此相同的规定,如果要延长进境时间,就必须办理相关的手续。所以,相关的条例已经足以表明,大陆不会对进入展出的文物进行扣押。其次,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属于70件“限展国宝”,出馆甚至展出都有严格规定,每4年才会展一次。2010、2011年的展期已经排满,“能确定看到《富春山居图》真迹的最早时间是在2012年”。作为“限展国宝”的“无用师卷”,其出岛程序则更为复杂,还需经过台湾“立法院”的审核等层层关口。陈浩认为,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有些问题完全可以通过馆馆之间的磋商就可以解决;但免扣押文物法等问题,则不是单靠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双方磋商就能解决的。台北故宫的文物此前从未在大陆进行展出,所以,无论是《富春山居图》的合璧,还是今后的文物交流,可能需要更高层面,譬如说海协会与海基会等进行推动。而对于浙江省文化厅厅长杨建新而言,更为纠结的问题是双向交流的困难。虽然之前,已经有了大陆与台湾地区合作举办大型文物展览的先例,譬如雍正大展和辽代文物展,但都是大陆地区文物赴台展出,只是一种单向交流。大陆方面更为期待两岸双向的文物交流。《富春山居图》大事记1347年至1350年,元代画家黄公望创作并完成《富春山居图》,并将它送给了好友无用禅师,该画便有了第一位藏主。明成化年间,画家沈周得到该画。后来该画被偷后,沈周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这是《富春山居图》第一次出现“山寨版”。明万历年间,董其昌购到此卷真迹。但不知什么原因,富甲一方的董其昌不久即卖给宜兴收藏家吴正至,吴正至死后又传给他的儿子吴洪裕。吴洪裕临终时,想将《富春山居图》火焚殉葬。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实在不忍,从火中抢出。从此,稀世国宝《富春山居图》一分为二。吴家后人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1669年被清初大收藏家王廷宾购得。此后辗转于各藏家之手,战火硝烟中,长期湮没无闻。1745年,一幅落款“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子明卷”)被乾隆得到,并在该卷上留下御笔“笔墨苍古,的是真迹”。次年,乾隆购得《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真迹,但他只能认定该卷“特仿本之佳者耳”。此后,“无用师卷”真迹在清宫里静静安放了187年。1933年,日军攻占了山海关。故宫博物院决定将馆藏精品转移,以避战火浩劫。自此之后的15年中,“无用师卷”与近百万件故宫文物一起,历尽艰辛坎坷,行程数万公里,于1948年12月底被运至台湾。1938年,“剩山图”再次面世:上海画家和收藏家吴湖帆从汲古阁老板曹友卿处交换得到“剩山图”,并收藏了15年。1948年底,“无用师卷”运抵台湾基隆港后,又辗转桃园县杨梅火车站、台中糖厂仓库等地,并于1950年迁往台中市雾峰乡北沟村。1965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建成,“无用师卷”迁往台北至今。1956年,在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主持工作的副主任郦承铨和负责书画征集的沙孟海先生等努力下,用5000元从吴湖帆手中征集到“剩山图”,归文管会所有。1965年,文管会与浙江省博物馆合并,“剩山图”来到浙江博物馆,成为该馆“镇馆之宝”。1993年,上海电视台与台湾的“华视”联合举办中秋晚会,把这件传世名作在电视屏幕上拼接起来。2005年,凤凰卫视刘长乐总裁曾几次到台湾努力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也得到了台湾方面的反馈,欢迎进行单向的文物交流。2009年10月,北京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合办“雍正大展”时,台湾方面也给浙江博物馆捎来口信、寄来书信。希望在举办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时,能借浙江省博物馆的“剩山图”展出。浙江方面委婉表示,仍希望能够“双向交流”。“画是如此,人何以堪。”2010年3月15日,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动情地讲起了元代画家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分居海峡两岸的故事,并期望这幅传世名作的前后半段,能早日共同展出实现“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