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上一页
1/356页 共10660

福州软木画工艺师:把非遗变为文创“寄”往世界

时间:2020-8-10 文章来源:中新网福州 叶秋云、吕明/摄


郭丽正在创作福州软木画作品

  迎客松、福州乌塔、亭台楼阁……8月1日,在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新店镇西园村,记者看到了由软木画工艺师郭丽设计出的文创作品——微型晶体软木画台灯。

  福州软木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工艺品,以“无声的诗”闻名于世,与寿山石雕、脱胎漆器并誉为福州工艺美术“三宝”。目前,从事这项工艺的手艺人已经不足50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活”起来,是传统手工艺人们正在探索的。

  郭丽表示,现在,会做一些小摆件、杯垫、微型晶体软木画台灯等软木画文创作品,研究如何将软木画创意、创新设计。“希望大伙能通过非遗工艺,感受福州传统文化记忆。”

郭丽师从福州软木画代表性传承人陈君锟(左),学习软木画设计、布景及雕刻制作技艺。

  郭丽与福州软木画的结缘,还得从福州软木画制作原料栓树皮(俗称软木)说起。

  20岁时,她曾赴意大利威尼斯大区美术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学习,毕业后,在意大利从事工艺品设计工作。一个机缘巧合,郭丽看到了葡萄酒瓶塞的制作原料——软木。

  “当时,就回想起小时候在福州这边看到的软木画,想着带一块回去问一下。”于是,回国的时候,郭丽拿着一块软木去南后街问了那里的老艺人。由于常年旅居海外,郭丽与老手艺人沟通并不顺畅,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她只能带着遗憾返回意大利。

郭丽工作室内展示的文创作品

  “虽然在海外做生意也挺好的,但是,总觉得没有归属感。”2011年,郭丽回到福州,从事商标和封面设计工作。出于对福州软木画的喜爱,2017年,她师从福州软木画代表性传承人陈君锟,学习软木画设计、布景及雕刻制作技艺。

  郭丽表示,软木画的制作过程无法用机器代替,只能是纯手工雕刻,所做出来的每一幅画、每一幅景,都有它不同的特点和特色存在。“仔细欣赏福州软木画,你会感觉有那种身临其境的美,这是一种技艺的传承。”

  如今,郭丽从事软木画创作已有3年多时间。软木画的制作过程精细且繁杂,要经过选材、雕刻、拼接、装框等工序。功夫不负有心人,郭丽的技艺日渐提升。如何将非遗工艺演变成生活日用品?成了她日常创作中思考最多的问题。

  据悉,福州软木画问世于20世纪初,发源于福州东郊西园村,西园村曾因大规模的软木画从业人员以及令人咋舌的经济效益而名噪一时。近百年的风雨历程,福州软木画无法与鼎盛时期相比。现今,濒危传统手工艺为谋求生存,不约而同地走上文创融合之路。

  为了推广老技艺,郭丽在鼓楼区南后街开设了一家八闽特产店,主营寿山石、软木画等工艺品,着力于把福州工艺品推向旅游市场;陈君锟则把非遗技艺带进校园,与仰恩大学等福建省内多所学校合作。

  郭丽告诉记者,现在主推文创产品,想通过推广让外界认识、了解福州的传统工艺,让软木画可以重放光彩。

  陈君锟认为,旅游文创产品消费的主力军基本上是“00后”“90后”或者“80后”,他们想要的是文创型的作品,所以,要向这方面去发展,让他们认识到传统手工艺的革新变化。

  为了向海外人士介绍福州软木画,2019年,郭丽随同陈君锟赴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展演。郭丽透露,由于她对欧洲国家较为熟悉,她会先从欧洲国家开始推广。

  “在我们心里,当然是希望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认识、接受福州软木画。”郭丽表示,目前,福州软木画做成的小礼品等受到欧洲国家消费者青睐。今后,他们还将继续努力,把“非遗”变为文创作品“寄”往世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