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

上一页
1/147页 共4394

少海书画社钩沉

时间:2022-12-27 16:27:46 文章来源:中国美术家网

青岛海右博物馆 馆长赵敦玲   研究员 修相科

   [摘要]少海书画社成立于1927年春天,以在胶济铁路工作的热爱金石书画的文人职员为主体,同时吸引了青岛本地和周边地方书画家,因共同的书画爱好而组建,是青岛第一个书画艺术社团。如今,梳理少海书画社的历史,不仅有助于系统梳理青岛近代美术史,更以实物佐证和诠释了文化青岛的内涵。

   [关键词]少海书画社;书画;刘仲永;宋怡素;刘菊园

   少海书画社作为青岛第一个书画艺术社团,虽然存续时间很短,但是在青岛的近现代美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少海书画社聚集了一批书画人才,让这些书画家来到青岛后,找到志趣相投者,其成员有多人成长为中国美术史中的优秀代表。少海书画社形成了一套研究、创作、展览、出刊、销售的严密组织架构,作为发轫者为后续书画艺术社团的成立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参照。

   少海书社以紧密的社团组织原则和完整的经营策略,为青岛美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样本,也生成了一种动力,更固化了一些人才。本文从少海书画社的人员组成、《少海书画社书画册》中的美术史信息以及刘仲永、宋怡素和刘菊园三名主任社员入手,意图勾勒出一幅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青岛的美术界图景。

少海书画社部分成员合影

   一、少海书画社索隐

   海右博物古,琴岛名士多。百年来,青岛涌现许多丹青高手,留下不朽的艺术作品,构成青岛文化的重要元素。2019年9月19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青岛百年美术大展暨《青岛美术百年》文献作品集首发式举行,作为大展系列版块之一的“青岛百年美术中国画(已故画家)作品展”也在青岛海右博物馆同时开幕。

   《青岛美术百年》文献作品集《青岛美术百年 ·国画(已故)卷》中大多数作品来自海右博物馆馆藏的《青岛世纪墨宝》系列藏品。这些作品有的出自辛亥革命后移居青岛晚清官宦之手,有的由民国时期全国各地移居青岛的文人墨客所作,这其中不乏在胶济铁路局任职的文人们。

   1922年,第一次日据青岛结束,第二年的一月,赵德三从日本人大村卓一手中正式接收胶济铁路,成为胶济铁路管理局第一任局长。此后,一批人才相继进入胶济铁路各部门工作,其中不乏颇有中国传统书画功底的书画家。

   1927年春天,少海书画社成立了。书画社以在胶济铁路工作的热爱金石书画的文人职员为主体,同时吸引了青岛本地和周边地方书画家,是青岛第一个书画艺术社团。(参考文献1)

   《少海书画社简章》第一条解释了取名“少海”的缘由:本社寄居岛上,地濒东海,定名为少海书画社。“少海”是胶州湾古称,最早见于春秋时齐景公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韩非子》中有“齐景公与晏子(晏婴)游于少海,登柏寝之台而还望其国”的记载。胶州塔埠头港在清朝是重要的贸易港口,曾经“估客骈集,千樯林立”,于是“少海连樯”成为著名的胶州八景之一。

   少海书画社在1985年印行的《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五辑)》曾有介绍。通过《胶济线职员录》(1933年印行)和《少海书画社书画册》对照查证,发现在胶济铁路系统一共有13名参加过少海书画社的人,约占21名发起人的大半。其中,赵德三是胶济铁路管理局的局长,主任社员宋怡素则是车务处处长。缘此,少海书画社和展览厅就设在青岛火车站钟楼的二楼。

   1930年9月在此处举行的少海书画社七人画展,分别由刘仲永、宋怡素、史承荫、王文桢、赫保真、宋民生、曹庚生七人参与。成为一时之冠绝。一名叫姬钱梅的参观者在留言簿评价说:“青岛一隅,向为荒陬之区,骚客墨士绝尠莅临。自经少海社起而一呼,文艺之风为之丕振,今更各出杰作,以飨青人士,实足开本市艺术之先河。”(参考文献2)

   少海书画社的存续时间很短。1927年春天组建。1928年冬月,少海书画社书画册第一集出版。1929年7月,少海书画社书画册第二集又问世。同年冬天,少海书画社组织了第一次正式画展,以筹款助赈。1930年秋,少海书画社展览重开,以国画展览为主题提倡艺术。至1933年秋天,少海书画社又按照既定的节奏组织了几次展览。此后便未见其再次活动的记录。

   二、少海书画社的人员构成

   按照《少海书画社书画册》第一集刊出的发起人名单,除宋怡素、丁麟年、陈纪云、刘仲永、刘菊园、史承荫等六位书画名家外,尚有刘锡三、由诺山、张少农、费磊安、李星若、齐静庐、吴玉书、彭策安、刘济生、牟尊之、童孚恩、王文桢、王云谷、刘伯明、刘旭村等十五人,共计二十一人。其中刘济生1929年离开青岛,因此在《少海书画社书画册》第二集少了刘济生,增加了赫保真,其他二十人不变。(参考文献3)

   除任职于胶济铁路编查课的刘仲永(刘迎洲)、胶济铁路车务处的宋怡素以外,发起人还包括胶济铁路秘书室(铁道部专员办理秘书事宜)陈纪云、胶济铁路总务处文书课课员费磊安(费源深,字润泉)和司事齐静庐(齐志远)、胶济铁路总务处编查课课员刘伯明(刘希亮)、胶济铁路总务处审核课事务员王云谷(王海龙)、胶济铁路总务处机要课课员刘济生(刘序易)、胶济铁路青岛材料厂事务员李星若(李炳章)、胶济铁路高密小学校教员张少农(张伯起)以及刘锡三、由诺山、吴玉书、史承荫、青岛市政府秘书处行政科科员彭策安(彭赞治)、青岛市政府秘书处科员刘菊园、丁麟年、实业山房创始人牟尊之、童孚恩、任教于青岛市立中学的王文桢、刘旭村。(参考文献4)

   曾任胶济铁路管理局第一任局长的赵德三虽不在发起人之列,却有作品在《少海书画社书画册》中出现;与之同一情况者还包括胶济铁路总务处文书课课员茅镇岱、胶济铁路高密小学校教员赫保真、丁佛言、刘大同、周爱周、张应元、赵安荣、李鹏飞、刘实甫、王肇崧、丁启喆、李耕烟、宋民生、窦启文、石瑛、张存恒,至于参加少海书画社历次展览者,更有曹庚生等人。

   除却胶济铁路任职的文人和社会上的实权人物外,作为盛锡福帽行老板的刘锡三应该是赞助人式的人物,而以装裱、字画出售为业的实业山房老板牟尊之,则无异于画廊老板的角色了。所以说,从格局上看,少海书画的组织机构是非常健全的,除简章明确的责权利外,研究、创作、展览、出刊、销售也各有所执。

   三、《少海书画社书画册》中的美术史信息

   《少海书画社书画册》共有两集,第一集的出版时间为民国十七年(1928年)冬月,第二集的出版时间为民国十八年(1929年)七月。两册的定价均为大洋两元,制版者为青岛光华美术社,印刷者为青岛福昌印务局,发行者为青岛中华书局和青岛实业山房。一二两集的倒数第二页均印有润例表,表中分列了十名画家的润例。书画社的作品每平方尺以银圆计,工细山水3元,写意山水2元,工细花鸟3元,写意花鸟2元,工细人物3元,写意人物2元。

少海书画社润例表

   《少海书画社书画册》第一集开篇即是《征社小启》。在《征社小启》中,撰文者对少海书画社的发起作了一番描述。

   “启者:窃闻河洛图书之秘,文化胚胎;山川钟毓之灵,人才荟萃。胶澳划疆齐鲁,接壤珠崂,关东海之奥区,作北滨之庭户。三春风景,花里之裙履皆香。万顷烟波,镜中之须眉尽绿。混海天而一碧,豁心迹以双清。大好河山,都来眼底;天然图画,宛在望中。以故迁客骚人,每多豪情逸致。兰陵醉月寻春,解太白之裘;蓬阁观潮幻景,入坡仙之梦……

   (同人)等风尘倦客,翰墨生涯,愧攻玉以无从,爰望尘而恐后。幸逐东山之屐,喜开北海之樽,秉烛于桃李阴中,买醉在樱花深处。到此呼朋啸侣,尽日流连;凭君吮墨含毫,纵情挥洒。自是文章增价,不教山灵笑人。

   聊肃芜函,藉倾葵愫。如蒙提倡,请列台衔。”

   刊行出版的两集少海书画社图画册中,有作品介绍的主任社员计有四人,分别是刘仲永、宋怡素、刘菊园、刘序易。第一集有书画作品26幅,第二集有书画作品32 幅,印蜕五方;不计重复共刊登了31人的作品。在所列“发起人”中,刘锡三、由诺山、李星若、吴玉书、彭策安、刘伯明、刘旭村等7人没见到作品,有作品而不在发起人之列的则另有16人,分别是:茅镇岱、丁佛言、刘大同、周爱周、张应元、赵安荣、李鹏飞、刘实甫、王肇崧、丁启喆、李耕烟、宋民生、窦启文、石瑛、张存恒、赵德三。

   《少海书画社简章》计有七条,清晰介绍了少海书画社的名称理念、社务署理、经费来源以及展览规划等事项。其中第二条为书画社成立的目的“本社社员以研究金石书画作为公余消遣,于每日六时后随便到社研习以资观摩而倡风雅。”第四条规定了会员义务“本社社员每月至少以作品三事交社陈列或由本社转交预约售品部陈列出售,所得润例除售品部开销外,提五成充本社基金,其多售者提三成。”

   《少海书画社书画册》第二集开篇,刊载了铁佛的弁言——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以空观色,有色皆空;以色观空,无空不色。故大德不名、大道不行,得之于天,因遇而成。叩寂求音而遣其玄迹,近雕錾上士所羞,惟是达摩面壁,尚留印相;蒙庄悟道,仍著南华。同仁等得之山水之间,放之形骸之外,心意所至,色相以成,亦不期其然而然也。尚希观者不观之以色而观之,空则幸甚矣。

   诚如斯言,不期而然,他们用艺术参与那个交错时代以及彼此生活的同时,构筑起一个强关系的社会组织和志趣共同体,虽然短暂,却是灿烂。”

   少海书画社与潍县同志画社也多有来往,《少海书画展图目》中有当时联展情况的介绍。1922年成立的同志画社20世纪初山东地区规模最大的美术社团,同志画社的成员赫保真等人也是少海书画社的成员。赫保真的老师、潍县近代画坛领军人物之一、同志画社核心成员丁东斋有一幅题赠 “聘卿社弟”的作品入选,刊载在画册中。(参考文献5)

赫保真《蒲团图》曾刊登在《少海书画社书画册》中,今藏海右博物馆。

   从存世材料看,少海书画社应是于1934年初解散的。解散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主任社员宋怡素于1932年底离开青岛去天津发展,在此前后也陆陆续续有多名发起人离开青岛,书画社凝聚力不再;二是,书画的销售情况并不算好,最终使其趋于消散。

   就在少海书画社解散后的30年代里,国内著名画家金拱北、胡佩衡,北平青年画家赵鹤青,著名女画家施聆秋,杭州西冷画社等都来青岛举办过画展或联展。青岛的美术史又掀开了新的篇章。

   四、少海书画社的主任社员们

   按《少海书画社章程》所述,“由社员公推主任社员五人分理社务”,简章中明确的公推主任社员五人,实际设了四人,分别为刘仲永、刘济生、宋怡素和刘菊园。其中刘济生1929年离开青岛。因此,少海书画社的主任社员主要为刘仲永、宋怡素和刘菊园三人。

   少海书画社主任社员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刘仲永和刘菊园两兄弟,他们来自山东诸城,是刘统勋后人,家学渊源使他们在艺术上都有很深的造诣。

   刘仲永又名刘迎洲(1883年~1951年),别号常德山樵。刘仲永少年时期师从同乡丹青高手臧耀初先生学习花鸟画,而后专攻山水画。刘仲永书画技艺高超,在同仁中德高望重,少海书画社社员遗留的作品中,多幅有他的题跋,《少海书画社书画册》封面也是其题写,在两集书画册中刊有作品达10幅之多,润例也是最高的——山水每平尺大洋四元,职位是总务处编查科科员、胶济铁路购料审查委员会委员。1947年刘仲永和五弟刘菊园,在上海举办画展,引起轰动,受到张大千、刘海粟等名家赞誉。

刘仲永《白云洞秋望》,今藏海右博物馆。

   刘菊园(1900年~1959年),幼时名迴翰,号淇隐。刘菊园的绘画秉承家学,常与兄长刘仲永切磋,传统山水画功底深厚,书法更是自成一派,尤其擅长小楷,其书法在当时已名声大振。“南有中山,北有大同”,刘大同是革命志士又是书法大家,与刘菊园是莫逆之交。1926年,刘菊园与刘大同一起研究古物及篆刻,艺术上的成就更进一步。刘菊园攻于山水精通篆刻,少海书画社社员多人的书画印章出自其手。1928年出版的第一册《少海书画社书画册》最后一页刊登其七枚篆刻章,刀法精湛,章意古拙,不失笔意。

   作为少海书画社的主任社员,宋怡素可以算得上是灵魂人物。宋怡素(1881年~1949年),字修安,号铁槎山人、槎山游客、通灵道人,画室名羡石斋。宋怡素生于山东文登一望族家庭,少年即酷爱六法,有神童之誉,六岁临帖学画。成年后书画造诣取得极大成就,指画、人物、花鸟、山水无一不精,尤善青绿山水,十七岁即誉满乡里,称为文登一“奇人”。

   经人举荐,他于1900年只身前往北京应试参加工作,供职于铁路系统,1926年初,任青岛铁路局车务处处长。少海书画社的存在,对宋怡素的人生影响甚巨。1932年,沉迷于绘事的他辞掉了在胶济铁路局的职务,离开青岛移居天津,专心致力于著书作画。在青岛、大连、沈阳、威海、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数次开办个人书画展览会,每次展览都好评如云,各大报纸都连篇累牍地报道,被称为“一代山水画大师”并和张大千相提并论。在两集少海书画社书画册中,宋怡素的作品刊出3幅,其中一幅《华严寺风景》,是他与两位外地友人畅游崂山三日后所作。从书画册题跋中看,他和刘仲永的私交甚好,刘仲永在其中画作《槎山风景图》有题识。

   青岛海右博物馆藏有宋怡素在各地开画展的介绍册页,画报上推荐者大名鼎鼎,大受赞誉。其四尺整张的山水画当时售价高达380块大洋,可见世人对他的推崇。吴佩孚曾感慨如果能得到宋怡素的画“愿剪半吴淞,视若连城璧”。

   五、小结

   少海书画社是雅集、结社、展览、集体向社会宣传推介书画家的社团载体,是青岛中国书画创作的第一次集体亮相,是青岛书画创作的拓荒和开拓者,是青岛美术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诚然,在青岛美术发展史上,少海书画社是一个短暂的存在,而从对于青岛美术史发展的意义来讲,作为青岛建置后最早的书画社团,它的存在,像序幕初启,成为青岛书画艺术近百年风霜的起点。

   参考文献:

   1.《文化艺术志资料汇编(第五辑)》(山东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青岛市文化局史志办公室编辑),1985年5月印行

   2.臧杰《青岛美术百年 ·国画(已故)卷》 2019 年 12 月

   3.胡相洋 《少海书画社:一个短暂的存在》青岛日报 2019年1月7日

   4.王鹏 《寻找青岛美术史上的失踪者》

   5.沈颖《“同志画社”与民国时期潍县美术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少海书画社钩沉-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