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灵璧石文化之缘起

时间:2020-2-12 文章来源:尚石灵璧


  几千年来,国人对灵璧石之爱好流传有序,长盛不衰,溯其根源,是源于对石头的敬重心理。

  一·由石之用产生的石文化

  人类早年经历过漫长的石器时代,石头使人们有了最初的工具和武器,发明了取火,从而结束了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正因为如此,人们潜意识中对石头抱有敬重之情,由此衍生出了对石头的崇拜,顽石被赋予了灵性和神灵色彩。这一现象在民俗传承中十分普遍。

  石头对人类文明生活之功用在古代文化史上举不胜举,从而构成了内涵丰富的石文化。顽石有灵的故事在文学作品中俯拾皆是,在《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名著中,石头甚至成了基本素材之一。至于神话传说中女蜗补天·精卫填海的故事,也是石头赋予人类文明之贡献的一种神话和美化。大到建筑装饰,小至文房器玩,林林总总,一部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离开了石头这个基本素材便无从说起了。

  二·由石之美产生赏石文化

  人类对石的审美意识产生于新石器时期,先民在磨制石器的生产实践中发现了怪石·美石等供观赏的石头,赏石文化由此产生。

  灵璧石之天然本质,还被人们赋予象征意味并加以人格化。在现实生活中时时处处予以比照。比如观赏石之悠悠历史,使他成为一种长寿的象征,过去许多寓意长寿的图案纹饰中都有奇石的身影。石头的坚硬质地,又使他成为坚贞不变的品德象征,人们比德于玉石,便是取其坚贞的品性。从战国韩非子的“和氏理璞”,《史记》三传其事,到明代书画家米万钟好石成癖,取号友石,时人陈继儒又题其画石卷道:“非独友石,友其德也”。现代爱国主义人士沈钧儒爱石有道,曾赋诗言志:“吾生犹好石,谓是取其坚”。我们敬爱的周总理爱石,捡回石头,置于办公桌和客厅,郭沫若颂之“宁静·明朗·坚实·无我。似乎象征着主人的精神”。

  我们在强调以石比德的同时,也极力强调个人自然感情的满足,移情于石,石成了人情感的化身,在赏石中获得情感的慰籍,这就是宋代孙东坡在赏石诗中说的“每当对石饮,万事付等闲”,也是明代林有麟在《素园石谱》中说的“石尤近于禅”。

  在由石器的实用功能到石崇拜,再到以石比德和以石寄情为特征的赏石文化的产生,人类实现了由猿到人和由石的功利性实用到无功利性审美的两次质的飞跃,使人最终成为既有对自然的利用,又有对自然的审美的完全意义上的人。

  中国灵璧石文化在已经成为中国石文化中部可或缺的一部分……

  读完这篇文章相信您已经对灵璧石文化的形成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灵璧石作为一种赏玩对象,作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收藏,发端于先秦,形成与魏晋,成熟于唐宋,完善于明清。下篇我们逐一介绍灵璧石在各个阶段的辉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中国灵璧石文化之缘起-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