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宦异述记》:一个晚清士人的正声雅音

时间:2021-3-16 18:19:3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王立成/河北沧州


  有清一代,以文言短篇为书写体裁的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高峰期,蒲松龄《聊斋志异》和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更是个中翘楚。晚清沧州兰兴樵所著《古宦异述记》(见图)即是此等“追慕先贤手法之佳作”,无论在笔法运用、取材建构还是情节布局、语言塑造等方面均多有承继、借鉴。偶然机会,得见影印本,细览后深感此书精妙,自有艺术魅力。

  兰兴樵,字灼林,沧州城南兰家辛庄(今属沧县)人。妻藤氏,藤家庄人。祖上本常住沧州王官屯,同治年间捻军活跃于北方,战乱横行直隶,祸被于沧州,戊辰年四月为躲灾避难,兰氏远近亲朋好友多逃避于茅草洼村,其中也包括兰兴樵一家。他们修墙筑寨,招募壮丁,置办器械,日夜防守,终赖上下一心,抵御有方而逃过劫难。由于族人多迁至茅草洼,兰氏遂将之又称为兰家辛庄。

  就兰兴樵自身而言,他是光绪年间廪生,性格恬淡,喜读书,不乐仕进,曾出任顺德(今邢台)府学训导,旋即弃官而去,游走京师。在京期间,他虽游学漂泊不定,历经乞食之窘、客居之苦,但他知足常乐,广交贤达。数年来,在与诸名宿交流切磋过程中,学问日益长进,成为名重一时的儒林之秀。民国肇兴之时百端待举,有着许身报国情怀的他又积极建言献策,并以报刊为平台撰稿宣传经邦济世之道,由于所发言论能够纲举目张,深得当时舆论之好评。后由于京师时局动荡,加之“长安物贵,居大不易”,马齿渐长的他决定告别京华,归隐故园。归乡后,他白日设帐收徒,广播教化,夜晚俯身书案,研习经典。

  《古宦异述记》成稿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是时任教职的兰兴樵在邢襄学舍其所在的艺菊书屋利用工作之余而写就的。稿成后的《古宦异述记》在出版时却遇到困难。因兰兴樵不善经营,手头资金周转匮乏,无力筹措到出版所需经费。但他又着实无法做到将书稿束之高阁,毕竟不甘多年笔耕成果付之虫镌鼠啮。于是他出走京师,谋求能有达官贵人赏识而获醵金或有书商助刊。经过几年辛苦奔波,终于在友人、京官唐烜的引介相助下,有琉璃厂文昌馆书商李福卿答应一试。其后经李福卿的运作,《古宦异述记》一书方才得以顺利面世。

  《古宦异述记》一书正式出版于光绪三十三年,由北京琉璃厂龙文阁书坊和宝华堂书坊联合授权发行,上海彪蒙书室代理承印。彪蒙书室位于上海棋盘街,由钱塘人施崇恩创办,虽店面不大,却以印刷白话文教科书而闻名。彪蒙书室印刷的《古宦异述记》为石印本,手写软体字,四卷四册,览之悦目。对于倾尽己力费心著述的书籍终能修成正果,兰兴樵十分欣慰;同时他亦对朋友能仗义行仁、扶危济困感激万分。

  《古宦异述记》是一部笔记体形式的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集,共收录故事139则,内容丰富多样,所载离奇诡异之事完全是作者种种人生见闻之下文字表达的集中反映,部分篇章结尾附带作者评语,这些弹射臧否纵横捭阖,大不相同,但其背后用意却是颇为相似,即弘道明义,德善天下,并且希冀长此以往,“有益于世”。

  兰兴樵生活的晚清正是国祚势危、战乱纷扰的年代,书中一些作品真实反映了社会危亡之下人们的苦难状态。

  《古宦异述记》自刊行以来,多有广播,奈何时代更替,世事变迁,迭经天灾人祸,传承至今所剩无几。因此现存者多庋藏秘不示人,造成市面久觅不得,大众想一窥全貌着实困难。幸有沧州地方文化研究者孙建机缘巧合于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得见原本,激动之余,出于推崇先贤和传播乡梓文化之需要,费尽周折,在沧州图书馆的协助下终于将之影印出版,从而以飨今时读者,并使兰氏风辉不坠,广布久远,真乃功德无量,亦是《古宦异述记》历史传承之幸运。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古宦异述记》:一个晚清士人的正声雅音-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