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器

上一页
1/80页 共2358

西汉玉镜研究解析暨文物保护捐献心得

时间:2021-3-31 16:55:5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黄含笑/安徽合肥


  玉镜之说,源于战汉,乃是殷商以来铜镜陪葬风格延续。玉,古代等级制度身份之象征;镜,生活之用品;古代视死如生,死后葬品以生前用具为主。丧葬文化,石器文化时代已有。后历经殷商、春秋战国,秦汉尤盛。故玉镜之出现,原为战汉丧葬之用,其等级之高,非常人不能用。后至南北朝以后,玉镜渐为装饰之用。《南齐书·东昏侯纪》:“帝有膂力,能担白虎橦,自制杂色锦伎衣,缀以金花玉镜众宝,逞诸意态。”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六楹排玉镜,四座敷金钿。”然而唐宋之前玉镜实物并不常见。北大文博教材《中国古玉研究文献指南》全书记载截至2000年以前中国出土玉器、玉器研究资料,包括报刊考古报告、图录、研究论著、日文、西文文献等,内容翔实,记录可靠,是研究中国古玉必备的工具书。纵观全书,记载考古挖掘有滑石镜出土十余次报告,都是在湖南西汉墓葬中发现的。结合报告中墓葬出土的文物对比来看,上述滑石镜都是陪葬生活用品。西汉之后墓葬没发现滑石镜,也说明战汉时期滑石镜出现的时间短暂,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相对来说玉镜较滑石镜更为罕见,纵观全书记载的考古文献,无玉镜出土考古报告,就目前战汉玉镜研究来说,宝岛台湾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国外博物馆有疑似战汉玉镜出现。《卷宗》2016年2期《高古护心玉镜简析》和《文物鉴定与鉴赏》2016年11期,曾经介绍同一枚传世西汉玉镜,其简介如下:

  该玉镜(见图)直径约8厘米,大钮,内廓八瓣柿蒂纹、中间绳纹、外廓是勾云蟠螭纹,青玉黑漆古。从同期铜镜纹饰对比来看,该玉镜纹饰为战汉风格,西汉武帝之后,铜镜后基本都为四瓣柿蒂纹,说明该玉镜基本年份在西汉武帝之前。从玉镜受沁、加工工艺风格来看,也是战汉时期。镜面修正不光滑均匀,边缘不规整,也说明该玉镜在当时非实用配饰,应为陪葬用玉。受沁来看,也是讲该玉镜可能存在反复出土的情况,该镜黑漆入骨,正面有白色、黑色两种沁色。白色略浅,应为水沁,同时附有铁锈。以现在观点来看,古玉有铁锈,必为假器,其实不然,或在反复入葬的问题。且镜面有一缕裂纹,其纹已愈合,按和田玉质之坚硬,非千年以上不能如此。或有人疑,其镜可为宋仿,或为明清后仿?然观现有宋仿铜镜,已脱离战汉铜镜之风格。宋仿其他青铜器,也是独具一格,有自己之文化个性;明清之仿,一是风格工艺不对,二是古玉沁色不同。纵观此镜,实为战汉之时古沁。存在争议是该玉镜是属于和陪葬铜镜意义相同的玉镜,还是玉护心镜?因为该玉镜造型较凸起,存在一点争议。

  玉镜,中国古玉研究中的谜题,现在有人在研究,希望将来有更多的文物爱好者挖掘玉镜真正的历史渊源,还原玉镜真正的历史面貌,让后人在学习中领略古人玉镜的含义。如何尊重历史,还原本貌,借鉴历史,为未来行,是考古人真正的追求。

  这件玉镜为民间收藏,笔者曾读过赵志刚的《私人博物馆与民间收藏》以及崔蓓蓓、凌振荣《民间收藏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中的作用》,在对这件玉镜进行研究的同时,对民间收藏状况及民间文物捐献有了新的思考——

  民间收藏,路在何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文保复兴,责在当代。炎黄子孙,当为盛世之捐献,无国哪有家,无馆哪有民众识?珍品流落街头无人识,一朝供入博物馆,身价万倍众人仰。文物之贵,在于研究,而非本身材质之贵。一人之捐,千万人得,何谓得失?小捐而大得,得同德,此传家之德,千金难易,国法家规,此立国立家之基业。

  文物捐献,利国利民,捐物与公立博物馆,使其成为国之珍藏。不为子孙不识而贱卖,不为子孙为钱而倒卖。儿孙不知爹爷收藏愁,空愁宝物遗落无人识。收藏苦,诉与谁人听?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收藏人亦苦;苦中有乐,苦中有情,祖先遗物,情大于金,千金难易,千金难换吾高兴。

  捐物在馆中,捐名在其中。有的子孙不记百年祖宗事,文馆世供捐者名。物与馆同戚,物与国同戚;名与馆同戚,名与国同戚。今人不识捐赠好,欲留宝贝给子孙;子若不识,留子何用?子若爱好,比吾更好,留之何用?试看五千年上下,帝王将相何其多,家缠万贯名留几人?唐诗宋词汉文章,黄鹤一诗楼名扬,楼名扬兮人名扬,人扬名兮楼更名。古今藏品千千万,收藏大家何其多,至今流传有几人?馆藏品家国天下,有家及国,名与国存。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百川归海,藏品入馆,归之大众,取之于民,返之于民,藏品大同,文物入馆,世界大同。今人看古讽古今,笑谈古人传不住,祖辈多年收珍宝,子孙一朝尽卖空,打眼捡漏由之来,民国鬼市兴其中;子孙不识珍宝贵,三言两语被骗空;吾笑古人不识宝,珠目混杂如草秕;不知身在局中不自悟,后人看吾如看古,吾留子孙孙不要,亦换天价房。

  昔日民国战乱,军阀割据,日寇入侵,十四载抗战,国内战争,民间文物毁坏何其多?

  海外文物如孤儿在外,身在海外魂归故里,千年养育的土地,滚滚江水,梦醒故乡,难割情怀,割不断,梦还连。归来兮,吾之海外文物,华夏当今之盛世,应为汝贺;汝创造昔日华夏盛世,见证炎黄之文明,却背井离乡,飘零异国,有家不能归,有国不能回,有盛世而不能见,有供奉而不能享,此吾辈之痛,后辈子孙之痛。文物保护,人人有责,当为吾辈行,为后人行。

  今国富民强,太平盛世,人民共和,国千古存,馆千古在,立国万万年,唯有中华。国强民富,民有收藏,收藏之名,或远或近,或长或远;试看香客名供庙宇,交钱才留,最多三五十载;藏品留子孙,三四辈人,后人多数不知祖先事,不知昔日收藏苦,懂之少之又少;百名收藏大家,能传三五代人,后辈发扬光大者,十不存一;藏品捐赠博物馆,捐名供文博,与馆同存,与国同戚。捐者高风亮节,大宜子孙,功千秋代,为后世之楷模,为无私之典范。行业有兴衰,部门有起伏,唯有文博,单位永存。盖为国守文保之家门,守一方净土,权责之重,重于泰山,为之贺。

  谨以简文略记之,以供后人知今人文保不易,莫使文物空遗恨,此恨绵绵无归期。

  (作者黄含笑所在学校:安徽农业大学)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西汉玉镜研究解析暨文物保护捐献心得-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