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篆刻

上一页
1/63页 共1859

朱雀院内百花艳 谁家厅堂挂金匾

时间:2020-11-2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刘勇先/陕西安康


图1 林则徐题“耕读”匾

  陕西省汉阴县博物馆珍藏有几方牌匾,很有历史价值,游人大都会在匾前驻足细细观赏。

图2 “惠泽均霑”匾

图3 “太守清风”匾

图4 “府海雄图”匾

图5 阴刻填金对联匾

  图1,林则徐题“耕读”匾。长136、宽46厘米。左侧落款:“耕以稼穑丰五谷以立性命,读以知诗书达礼义以立高德。”下钤刻阳文篆书“林则徐印”方章。此匾十分贵重。

  林则徐(1785—1850),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关于耕读关系的认识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把学稼学圃当作小人的事,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与孔子同时的依杖荷条的“丈人”则讽刺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孟子主张劳心劳力分开,“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孟子批判的农家学派许行则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后世形成两种传统,一种标榜“书香门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看不起农业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一种提倡“耕读传家”,以耕读为荣,敢于冲破儒家的传统。南北朝以后出现的家教一类书多数都有耕读结合的劝导。《颜氏家训》提出“要当穑而食,桑麻而衣。”张履祥在《训子语》里说“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仪遂亡。”

  中国的耕读文化孕育了众多的农学家,产生了大量的古农书。中国的古农书,其数量之多、水平之高是其他国家少有的。古代的农书大都出自过耕读生活的知识分子之手。他们熟悉古代典籍,有写作能力,又参加农业生产,有农业生产知识,具备写作农书的条件。崔寔出自清门望族,少年熟读经吏,青年时经营自己的田庄。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写成了《四民月令》,这是一部月令体农书。

  图2,“惠泽均霑”匾。上款“钦命陕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加五级纪录十次陶钦加道衔特授陕西兴安府正堂五次记录十次童(兆蓉)为、赏戴花翎提举衔特授汉阴抚民分府加三级记大功五次黄(国钧) 堂举乡饮荣授介寶(宾)谢玉芝奉旨”;下款“大清光绪拾玖年辛卯谷旦立。”此匾上方居中钤刻篆书“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红色的印。由此可知“惠泽均霑”为慈禧所书。惠泽,惠爱与恩泽。《汉书·郑崇传》:“朕幼而孤,皇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道以礼,至于成人,惠泽茂焉。”均,此字始见于战国金文,形声兼会意字,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均”的本义是均匀、公平。引申为普遍、等同、协调,霑,受命。 唐代纪唐夫《送温庭筠尉方城》诗:“凤皇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指蒙受,也可指滋润庇荫。童兆蓉,字劭甫,湖南宁乡县人,举人,光绪八年八月到任。黄国钧,广西临桂县人,监生,光绪十四年十月到任。

  乡饮宾介。周制,乡饮酒礼举乡里处士之贤者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历代相沿,名称不尽相同。清代乡饮酒礼于每年正月十五与十月初一各举行一次,由各府、州、县正印官主持,在儒学明伦堂举行。参加乡饮酒礼的嘉宾统称乡饮宾,乡饮宾分为乡饮大宾、乡饮僎宾、乡饮介宾、乡饮众宾,诸宾皆本籍致仕官员或年高德劭、望重乡里者充之,乡饮宾之人选由当地学官考察,并出具“宾约”,报知县(或知州、知府)复核。复核通过后还要逐级上报,由藩台转呈巡抚,由抚院咨送吏部,由吏部呈皇帝批准。被皇帝批准为“乡饮宾”的人,朝廷都要赏给顶戴品级,地方政府还要赠送匾额以示祝贺。若好有一比,当年之乡饮宾犹今天之县政协委员,行乡饮酒礼犹今日之召开县政协大会也。

  图3,“太守清风”匾。上款“陕西全省赈务处各乡绅民众特授渭南县县丞宋廷桢”;下款“晋授陕西知府欧瑞麟(钤‘欧瑞麟印’方章)立。光绪二十二年(1896)冬月吉旦。”匾上中处钤刻“万福金安”大方章。此匾表达当地官民对欧瑞麟知府的敬仰之情。

  图4,“府海雄图”匾。上款“特授陕西学政甘肃主考翰林院编修沈卫为”;下款“晋授陕西知府欧瑞麟‘欧瑞麟印’(钤红方印章)立。光绪二十二年冬月吉旦。”此匾上方居中钤刻“俜炽而昌”大红方印章。

  欧瑞麟,字石嶔,陕西汉阴城关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乡试落第,捐职湖北武昌、黄州等地,政绩显著,深受百姓爱戴。光绪二十六年(1900),慈禧逃亡西安,欧瑞麟奉湖北都督张文襄令到西安贲送贡礼。时陕西境内闹饥荒,于是留陕承办赈济,因功晋授知府。节存贡礼银5000余两,同僚要求私分,被瑞麟严厉拒绝。后来在督办应城盐务中,剔除积弊,一年间收入增加巨万。离职之时,民众攀卧不舍,赠以“太守清风,府海雄图”金匾以颂其德。后任湖北硝磺总局、军储总局提调。民国初年被聘任湖北督军府顾问。不久,因病辞官归里,被推为孔教会会长。卒于家,终年77岁。

  图5,阴刻填金对联匾“千古文章书卷里,百花消息雨声中。阮元。‘雷塘庵主’(方印)”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扬州府仪征县人,生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赐进士出身第二甲第三名),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官体仁阁大学士、太傅,道光二十九年十月十三日巳时去世,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匾额又称扁额、扁牍、牌额,简称为扁、匾或额,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凡是宫室、殿堂、亭榭、书斋、商铺等以大字题于门额上,均可称匾额。

  在历史长河中,匾额以其多变的式样、高超的书法艺术,与雄伟壮观的建筑相互辉映,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同时,匾额作为一种生活技艺习俗,也形成了一定的惯制和表现形式,在中国大地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帝王将相与黎民百姓共享、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共有、极富特色的习俗。2014年11月11日,匾额习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朱雀院内百花艳 谁家厅堂挂金匾-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