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读后感

时间:2020-4-1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崔伯鉴/天津


  2012年至2016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基本摸清了我国文博系统的可移动文物情况,但流散在民间的文物有多少,目前尚未有人说得清。所以能掌握民间文物收藏情况,哪怕只是一个门类的,也是功莫大焉。几年前,就有这样一批人垫付费用开展工作、艰难联系藏家、上门拍照建档、组织文博专家鉴定藏品、整理图文资料、排版校对,编撰了《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后简称《大系》)。

  我馆有幸获赠本套《大系》,收到书第一时间,本人细细研读,深感本套书,可谓是皇皇巨著。是继16卷本的《中国出土瓷器全集》之后,又一古陶瓷系列的大型图册,对中国古陶瓷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总结起来,有如下特点:

  1.专家队伍阵容强大,体制内专家与民间专家兼顾,为《大系》保驾护航。

  翻开《大系》的专家团队,专家团队除了总主编、副总主编、秘书长和各分卷主编外,还邀请了一批专家,组成总编辑委员会。制订《编纂大纲》,规定属地原则、免责条款、兼顾原则、互助原则、全面原则、自愿原则、规范原则和权威原则等运行规则。

  既有体制内文博系统、大专院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又有各地民间收藏家、陶瓷鉴定专家,所以,本图册是体系内外专家接力合作的成果。两个领域有不同视角和专长的专家学者共同合作,相互补充,多方验证,无疑会提高本图书资料的客观真实性和学术参考价值。同时,这一次体制内外专家的高调合作,必将起到倡导和引领作用,有利于拓展古陶瓷研究的领域,推动陶瓷研究的深入。

  2.藏品入选万里挑一,优中选精,真字第一。

  藏品的遴选与鉴定是编纂工作的核心。民间收藏品鉴定,不仅是陶瓷,也是其他方面普遍存在的最大困惑。民间藏品,不像考古发掘和宫廷传世文物那样,具有准确的出土和传承信息,加上现在的赝品泛滥,所以民间收藏的鉴定就显得比较复杂。

  《大系》的第一要求就是“真”,这样的制度设计也是最大限度地预防赝品混进来。即便这样,编纂团队坦言也不敢百分之百地保证没有存疑现象,只能是将其减少到最低限度。毋庸置疑,《大系》是我国首次由独立第三方组织的文博系统专家与民间收藏无缝对接的成果。坦率地说,藏品真伪决定本书的长度,藏品质量决定本书的厚度。总编辑委员会非常努力,衷心希望编出一套没有任何存疑的精品图书,但是面对民间藏品,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就编纂团队而言,除了国内大多数知名的陶瓷专家,还有文博系统外的专家。但大多数专家是凭经验判断的,由于各人的学术背景、学术实践不完全一样,对同一件藏品就可能认识不同。特别是一些不常见的藏品,出现误判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就时代窑口而言,确实存在一些不易区分的现象。民间藏品如此,文博单位也有困惑。有的问题,学术界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比如钧窑的问题、哥窑的问题。总之,就像出土文物有时代、窑口的不同认识一样,民间藏品出现不一致的意见在所难免。另外,根据各地藏品的实际情况,有的分卷统一按时代排序,有的分卷分地域编排;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有的品类时代跨度较长,按时代排序略显凌乱,相对集中排序比较合适,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突出藏品,规避重复和雷同。

  3.资料性强,为古陶瓷研究者和爱好者必备资料

  《大系》共收录3120件藏品,时代自石器时代到民国,藏品分布地域遍布全国,囊括陶瓷迄今可知的全部品种,可谓皇皇巨著。

  首先,《大系》具有全面性。地域上覆盖全国范围,包括港澳台地区;时代上涵盖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民国时期;收录藏品虽按照属地原则,但并不限于当地产品,而是最大限度地收录国内各地域、各时代和各种品类的藏品。其次,一些新资料浮出水面。基于上述因素,尽所能将藏于民间的古陶瓷珍品展示出来,有一批新面孔出现。作为国家收藏的重要补充,这一次所做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第三,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编纂大纲》规定了学术规范,按照统一的图片和文字要求进行编纂。虽然各位专家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但基本面貌是一致的。

  在资料的公布形式上,本图录也可谓全面翔实。多数藏品都有正视、底部或俯视图,装饰纹样特殊或有铭款的藏品还有细部放大图,十分契合陶瓷研究、鉴赏的需求。另外,在文物摄影方面,最难的是瓷器,掌握不好非常易反光、偏色,但《大系》中每件照片的还原性都很好,柔和清晰,不偏色,细节表现完整,实属难能可贵。文字描述中,尺寸形制装饰特征简明扼要,定名规范统一,窑口明确地在藏品名称前标出,这些都反映了本套书编纂团队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编辑能力。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公开出版的图录所提供的信息显然较展览标牌上的文字更为丰富和翔实,是最为理想的资料数据库。《大系》就是一套古陶瓷资料库,书中器物及文字信息通过国内顶级古陶瓷学者们挑选把关、勘误校对,经权威编纂机构与出版社之手问世,为古陶瓷、艺术史、民俗史等领域研究者贡献了三千多件确切的古陶瓷基础资源,尤为重要的是,这批资源大多第一次公开展现在世人面前,于是,今后的相关研究,《大系》中收录的器物绝对不可忽视。

  4.基本反映了全国各省市古陶瓷的收藏面貌及特征

  《大系》而言,表现出民间收藏陶瓷的地缘性、经济性和文化传播三个特征。一、地缘性。这是全书的基调,也是收藏者寄托“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情感写照。同时,凡是古代窑业发达的地区,陶瓷收藏也很活跃,藏家、藏品相对集中,成为当地文化发展的名片。二、经济性。收藏毋庸置疑是靠真金白银支撑的,收藏的规模与品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发达地区,民间收藏品位高,规模大,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均拥有一批颇具规模的藏家,其拥有的藏品数量和品质已经成为当地文化事业的重要支撑。收藏既是经济支撑的文化事业,又促进和繁荣了当地的文化产业。在经济发达地区,这样的良性循环也已显现。三、文化传播。民间收藏与我国陶瓷发展历史基本一致,也与出土器物的品类规律基本一致,历史上的名窑名器就比一般产品流通性强。唐代的越窑、邢窑、巩义窑、长沙窑等窑口,宋元时期的定窑、磁州窑、钧窑、耀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建窑等窑口,都是流布较广的品类。到了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呈现覆盖式的流布,《大系》各卷虽然情况不完全一样,但是都不同程度地收录了景德镇窑的明清瓷器。同时,陶瓷收藏的一个特点是,跨地域、跨文化的现象比较突出,比如广东、北京、天津大量的高古瓷,黑龙江大量的彩陶,河北出现群体性的浅绛彩收藏,江苏、河北、河南、陕西出现外销瓷的藏品,说明除了普遍的地域性文化特质和明清时期景德镇窑覆盖式的流布之外,收藏者的审美倾向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地域文化和通识性的明清瓷器,正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基于以上四点,十二分卷的《大系》在手,一览全国陶瓷收藏概况,这一客观真实和全面系统的大部头,必将成为大专院校师生、文博系统工作者和收藏爱好者的案头必备书籍之一。

  (本文作者工作单位:天津博物馆)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中国民间收藏陶瓷大系》读后感-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