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

上一页
1/108页 共3213

我挚爱的抗战常临币

时间:2020-11-5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周惠忠/江苏常州


  常临币的由来

  日伪统治时期,日军为制造枪弹,在城乡大肆搜集铜元,造成找零法币短缺。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国民政府中央银行发行的找零法币难以送达日伪占领区,从而引起当地经济活动壅滞,严重影响人民生活。当时这种现象在日伪占领区普遍存在。而后因中央政府南迁,中央造币厂无法继续提供找零法币,则进一步造成找零法币匮乏,市场交易严重受阻,平民经济生活苦不堪言。代之而生的商民买卖找零有以邮票、火柴、草纸等代替,各乡镇等地区一些殷实商铺则自制“代用券”在当地流通。有的用牛皮纸印成一分、五分、一角、二角代用券,俗称“黄票”;有的用铜元加盖钢印改制铜币;有的用骨竹、铅等烙印制成定值筹码。各式各样毫无体系的自制币,流弊甚多。1939年3月当时国民政府财政部在全国金融会议上决定放宽国家银行货币专权,允许各地方发放小额票券,用以拯救经济。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出现地方发行的临时代为流通的货币,有的是地方政府印发的,有的则是地方商会印发的,均用以救市。

常临币纸币

常临币铜元

  常州地区临时流通币发行于抗日战争早期,发行原因和全国各地的情况基本相同,因找零法币不足,市场找零困难,造成物流交易不畅。但是常州地区临时流通币不同于大多数地方发行情况,它表现于各家店铺,以自己的信誉为担保发行的,表面上看没有政府行为参与,实则放纵就是默认的态度。商家以市场需求为推手,发行临时流通币,用以缓解市场平民生活,小额买卖因此得以顺利地进行,常州地区临时流通币无疑在经济活动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常州商民发挥聪明才智,制造发行常州地区临时流通币、券、筹多种形式的辅币,不仅缓解了市面找零困难,还在流通中与法币直接形成主辅币关系,这也是当时市场急需解决困难的必然产物。

  常临币的艺术价值

  常临币材质多样,有黄铜、紫铜、银、铝、塑料、纸质、竹、骨等;币形有圆形、筹形、条形等;加工方法有机器压制、手工敲击压制、手工雕刻、火烙、景泰蓝、打戳。圆形常临币取材直接由当十铜元而来,省却机制币前期许多工艺、设备和加工币坯成本,又保证了常临币保持机制币所有特征。加工方法有冷加工、热加工,放单面币模敲击后,在背部打戳,然后再脱模,在原当十铜元的基础上磨削图案加工,因此常临币圆形币中有些厚度减少,有些则未磨削直接加工,也可看见原币中的残留图案、文字。有部分机械加工制造,有皮带冲床,压力较小,有些外地加工好后带回常州地区使用,有些为显物有所值,进行景泰蓝加工、镀铬加工等多种加工工艺。

  常州地区人民由于金银加工能力较强,在此基础上自制多种形式、多种材料的常临币,并融入当地丰富的民风民俗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常临币上具有历史人文传统思想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动物、花卉、运输工具等雕像之美等浓郁的地方特色。常临币的制作表现手法有隐喻,如以地名龙虎塘临币:在方寸圆形币中右上一龙、左下一虎、右下一塘;地名遥观临币:在铜筹上、下各一仙鹤,扭头相观。有直白,当时有桥必有市,苏南水乡,地名中冠以桥名也多,故多角度的圆拱桥,如郑陆桥临币;伍分币其中一种正面铸有拱桥,小船流水,背面有临时流通有祈福:财神、聚宝盆;有吉语:称心如意、鹏程万里、忠孝节义等。除此之外更有仿民国钱币图案、布币图案、船洋图案等。精湛的艺术性无不令人爱不释手。

  常临币的现存数量

  常临币形态丰富,有圆形、长条形,材质多样,有较多的版别和数量。其以丰富的图案、精美的做工、富有民族特色,在国内地方货币史上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其他地方货币大多没有常临币精致和丰富。常临币就像天空中的烟火,在中国钱币史上放出了短暂而灿烂的光辉。时光流逝,沧海变迁,常临币经过历史长河的重重洗礼,只有极少数留存至今。

  常临币的定级标准

  常临币定级定价基础在材质、存量、艺术价值等诸多因素影响,因此产生差别非常之大,而常临币被泉届所认同至追捧过程中,艺术图案起到了主导作用。

  1.定级采用1—10级制。

  2.定价在图录实物美品基础上定价。

  3.单面图案币优于双面机制图案币。

  4.精美图案币优于文字币,文字币优于普通图案币;普通图案币优于手刻币。

  5.常临币要素(币值、地名、发行年份、发行商铺、发行者)完整优于缺少要素者。

  6.币值、地名、姓名在币面优于币背。

  7.材质的区别:铜质优于铝制,铝制优于铁质,铁质优于塑料,塑料优于骨、骨优于竹。

  8.常临币图录在书中的排列按东南西北中顺序编制。

  常临币与中国铜元的联系

  诸多早期记载货币的书籍中,对四川的马兰币、狮球铜元,广东的五羊铜元,哈尔滨的军舰币,绥远的白塔币,陕西的二分币等都已做过刊登介绍,唯独常临币是近期才被台湾铜元收藏大家编著入书,作了介绍。常临币既不是地方政府商会所发,也不是商家集团参与发行。绝大部分为个体商民行为,决然不同于私铸币,是以发行者资产信誉为担保。抗日战争期间,汪伪政府储备券的大量发行,使常临币跟不上贬值幅度,从而商家自行收回退出流通。虽然常临币制造和流通时间短暂,但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经济活动的缩影,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财富,同时也给中国铜元爱好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常临币版别之多,变化之大,无论当时制造者是顺从造币者需求,还是制造者创造别具一格的乡土文化、浓重乡土气息、严格的文字书法等,承载了当时特定的历史意义,都应该在中国铜元制造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2.常临币的产生,填补了中国铜元单调固定的模式,开创了清新亮丽多种风格的图案,是中国铜元收藏研究中又一个亮点,也是需要我们中国铜元爱好者深入探讨的一个重点。

  3.常临币的加工方式多样,但仍未脱离铜元加工之根本,也就部分最后加工方式有些改变,大部分虽为单面图案、文字,但在另一面用戳记方式完善了铜元的所有要素。

  4.常临币与铜元同属于流通货币,均具有面值和商品媒介功能,参与市场商品交换。

  5.常临币中虽有大小之分,于中国铜元中子母相权不同,常临币中大小仅是生产的时间早晚或发行者有意为之。

  6.常临币中同样存在中国铜元中出现的英文或汉语拼音错误,而且增加了简化字应用。

  常临币题材新颖,设计丰富,每一枚币都蕴含着民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寄托。虽然常临币流通时间短、范围小、回收销毁多、存世少,但由于其独特的币形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逐渐被世人所认识,已编入《中国铜元》《中国机铸币》等书籍,大英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都有代表性收藏。常临币的研究和宣传,具有长期性、全局性,只有突破常临币认识的局限性,才能让常临币真正作为地方精神文化的代表,真正成为民族的东西、走向世界。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我挚爱的抗战常临币-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