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

上一页
1/108页 共3213

咸丰重宝背宝德当五钱

时间:2020-6-9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徐长林/江苏南京


  清代咸丰朝是币制最为混乱的时期,计有28个铸局,大量铸造,版别繁杂,轻重倒置,大小错出,种类千种以上。在咸丰所有钱中当五钱是比较少见的,只有少数几个钱局铸过当五钱,但是在整个咸丰钱系列,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如图所示这枚咸丰重宝背宝德当五钱,出自宝德局。此钱径24、穿径9毫米(宽穿),重2.6克,是咸丰钱当五钱中轻薄的虚值钱币,足见当年朝廷财政的窘境与收刮民财的急迫。宝德局是清代直隶省热河地区的铸钱局,铸时短,铸量少,遗存至今者同样量少。

  该钱钱文为清代著名画家戴熙手笔,人称“戴书咸丰”,是清代钱币面文书法艺术水平最高的一种。戴熙(1801—1861)字醇士,浙江钱塘人(今杭州),道光十一年进士,十二年翰林,咸丰朝翰林,官至兵部右侍郎,辞官归里后,主持崇文书馆;道光时,宫廷书画多出其手。他不仅是书画家,还酷爱古钱,当时被人们称为“钱痴”。当年有一个古钱爱好者,在一家羊肉铺看见有人拿一百个铜钱买肉,中间有一枚少有的孝建四铢钱,店主嫌小,让买家换一个,买家不换,两人对骂起来;而此人竟用一百枚钱换了这枚孝建四铢钱,买家和卖家都大惑不解,说此人痴,而此人则说买家和卖家痴;更痴的是戴熙,他用更多的钱从此人手中买下这枚孝建的四铢钱。可见,“钱痴戴熙”对古钱的痴迷更胜一筹。其实,“孝建四铢钱”始铸于南朝时期,宋王朝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形体薄小,只是钱文篆法颇具特色,“孝建”二字笔画曲屈,飘逸自如,起笔、收笔尖锐,形如韭叶,世称韭叶篆,令爱者痴迷,“钱痴”戴熙将其高价收入囊中,当是慧眼识宝。

  戴熙的父亲是一个钱币爱好者,他成为“钱痴”,当受其父影响。他既收藏又研究,还著有记述自己研究钱币的心得及钱币收藏轶文趣事的《古泉丛话》四卷,闻名于世,由他书写面文的钱币也为时人及后世珍爱,“戴书”是“咸丰钱”的一种品牌,成了我国古钱币钱文艺术的一件瑰宝。

  钱背“咸丰重宝”四字对读,穿上“咸”字上窄下宽,右上一点含撇意,左边一撇收笔尖尖连左穿角,右“戈”部一勾连穿右角,“咸”字如壮汉叉足而立,高高在上;穿下“丰”字尤其特别,在咸丰钱大类中,此“丰”字写法罕见,大多“咸丰”钱中的“丰”字上部左右两边两竖均是开口状,而此币“丰”字上部左右两边两竖与中间一横相连闭合,中间三竖与穿下框边相连,“丰”字下半部“豆”字比上部窄一些、瘦一些,足显上部“丰”意;穿右“重”字,首笔一撇起笔不凡,此撇落笔尖细微翘,似有飘逸之姿,“重”字末笔一横,左右头尾起笔落笔也尖细微翘,托住稍粗的、上下贯通的中笔一直,让“重”字显得稳实;穿左“宝”字下部为开足,两足叉开与“目”下部左右两角相接,“宝”字上部宝盖头下的“王”“尔”字,“王”字不出冠,“尔”字出冠与穿左边框相系,显得稳实可靠。

  此币钱背穿上“当”字,上部三笔,以两点、一小撇状散开组合与宝盖相连,宝盖内“口”字又以两点示意,被微微内倾的宝盖左右两笔护之,与下部“田”字组合立于穿上,也显得稳实;穿下“五”字离穿离廓,起笔一横稍短,末笔一横长于起笔一横,又显“五”字的稳实;穿左“宝”字与穿右“德”字均为满文,也中规中矩。细读此币钱文,大开大合,放得开、收得拢、托得住,笔意凝炼,清俊秀美,别具一格,韵味十足。

  这种咸丰重宝背宝德当五钱,存世不大,收藏价值也颇为亮眼。在200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的《中国古钱新品集》(华光普编著)中,就将“咸丰通宝背宝德当五”(铁母)估价为40000元,足见其收藏价值不容小觑。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咸丰重宝背宝德当五钱-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