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

上一页
1/73页 共2145

“文普·女拖拉机手”邮票背后的故事

时间:2021-1-10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卢伯雄/湖南长沙


图1 “文普”无号全套邮票

  “文革”系列邮票一直是我国邮票收藏界的“特殊板块”,不仅因其特殊的历史意义,更在于它体现了当时中国邮票的印刷技术。其中的代表作品就是“女拖拉机手”邮票,它发行于1970年4月1日,单枚面值为5分,整版规格为150枚,面值7.5元。此邮票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第一枚与人民币图案相同的邮票,其主图与第三套人民币1960版1元钞的图案几乎一样,都是采用了“女拖拉机手”的辛勤劳动形象,充分体现出了男女平等、妇女撑起半边天的寓意。

图2 倒置的“北京邮票厂”四方连邮票

图3 “女拖拉机手”邮票整版

  这枚“文革”期间发行的无志号普通邮票“女拖拉机手”,集邮界历来都将它列入“文普”套票的第二组。它诞生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与“文革”期间发行的无志号“文字”纪念、特种邮票为同一属性。这套“文普”邮票是根据当时的特殊情况,采取了随时设计、随时印刷、随时发行的方式,没有了依序成套的概念。在版别上,除第一组“工农兵”是采用影写版外,其他三组为赶进度,都是采用的胶版。

  再来说说这套“文普”邮票的发行背景。当时应上级要求,邮政部门将库存的大多数普通邮票运到我国的西南地区保存,导致各地的邮政窗口出现了普通邮票短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主管部门决定发行新的普通邮票——无编号“工农兵和革命圣地”邮票,共11枚,分四组发行,并将这个计划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下达给北京邮票厂。北京邮票厂接到任务后,以“只争朝夕”的精神立即投入到设计和生产工作当中,并于1969年10月1日完成部分急需面值邮票的发行任务。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这套邮票的图案设计没有考虑统一的主题,加之在印制上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因此,这套普通邮票的发行显得较为仓促,也因此使其成为新中国邮票发行史上唯一一套发行时间、图案、票幅、齿孔度数、整张枚数、印刷方法和设计风格等都不相同的邮票,其中的8枚,主体刷色以红色为主基调(图1)。

  此外,这套邮票在面值设置上也显得有些杂乱。版别分为两种,延安宝塔山(8分)和延安枣园(5角)为影写版,其他9枚为胶印版;版式上也分为两种,仅“女拖拉机手”(5分)邮票的整版规格为150枚,其他均为100枚。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把“女拖拉机手”版票框外上方两处“北京邮票厂”破版成两个方连,这两个方连的邮票图案上方的厂名是倒置的,确实扑朔迷离、令人费解。市场上也有人把厂名倒置的方连当成“错版”票,高价销售(图2)。

  “文普”无号邮票全套印制完成后,除了一部分运到西南地区保存外,其余都要发往全国各地。但因“女拖拉机手”整版邮票的面积偏大,考虑到运输和保管不便,邮政部门在印刷完成之后,便把一部分整版邮票裁切为三个竖版,按每版50枚×500版的规格打包装帧下发,因此,在发行初期,除了与北京相邻的省市有未裁切的整版外,其他省市收到的都是裁切版。几年之后,那些留存的邮票才解封出库,发到了全国各省级邮政部门手上。虽然当时的集邮活动已经复苏,但没有人去专门购买整版邮票进行收藏,所以各省市邮局在准备下发前,为方便基层局所营业间对通信邮票的快捷结算,多数邮票已破版,营业员在出售之前又几乎撕成了可放进票夹内的多方连,因此导致其整版存世的数量骤减。加上当时的人均工资只有20多元,“女拖拉机手”邮票一个整版的面值就高达7.5元,也就相当于当时收藏这一整版邮票要花去一个月工资的三分之一,多数集邮爱好者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就算有少数经济条件好的集邮爱好者买了“女拖拉机手”整版邮票,当年市场上根本就没有可供存放的邮票册,基本上只能是折叠后进行收藏,这也是多见折叠版而极少见有未折版的原因。而且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有些所谓的未折版,其实也是经过修饰平整了的。

  因此,半个世纪过去,如今遗留下的“文普·女拖拉机手”整版邮票,就算是折叠版也令人倍感珍贵。

  在“文革”邮票中,整版数量多采用40枚或50枚的规格,整版100枚规格的也仅仅出现在“文普”邮票上,而“女拖拉机手”整版150枚的规格无疑是“文普”邮票中的超大版,属于“文革”邮票中规格最大的整版票,被集邮人称为“‘文革’邮票中的整版之王”(图3)。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文普·女拖拉机手”邮票背后的故事-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