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漆艺的华彩篇章之脱胎漆器

时间:2020-3-2 文章来源:文玩百科录


  在清代,最富创意、最能代表清代漆艺最高水平的是福州的脱胎漆器,与金银彩相结合的福州脱胎漆器成就了中国传统漆艺史的华彩篇章。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福建馆展出一对由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第五代孙沈正稿100多年前手工制作的脱胎梅瓶。这对梅瓶1903年被美国商人购买后就直流落海外,直到2009年才被福州一位漆器收藏爱好者花巨资从国外拍卖网站上拍得。这对梅瓶高约31厘米,口径65厘米,瓶体采用沈家最经典的薄料技法装饰,以金色为底色,周身描绘青绿山水,花瓶底座用楼空根雕技法,十分精致。由于保得当,经历百余年而艳丽如初。

  梅瓶装在一个精美的金丝楠木箱子里,同时一起从美国寄来的还有两张印制于10多年前的中英文证书。两张中英文证书是1904年左右在国外一次大型博览会上参展的宣传品,上面清晰注明该梅瓶制作者是福州脱胎漆器创始人沈绍安的第五代传人沈正稿。1000多年前福州店铺出售漆器,只有非常珍贵的精品才装在这种金丝木箱里。这对脱胎梅瓶,在海外漂泊了一个多世纪,今日游子里归来,令人感慨万千。过去国穷民弱,国家珍宝流落海外;今日国富民强,物归原主。

  沈氏家族研创的福州脱胎漆器对中国传统漆艺的贡献,主要有两个方面是复兴、继承、改进了传统的夹纪制胎工艺,二是创造发展了金银彩绘的漆器表体装饰技术,两者结合,成为福州脱胎漆器对传统漆艺最主要的贡献。

  这里必须回顾一下传统的夹纪制胎工艺。“纪”指的是细麻布,顾名思义,夹丝制胎工艺就是用漆中夹细麻布方法制成漆器的坯胎,再将这种坯胎进一步加工成精致的漆器。唐代盛行用夹纪制胎工艺制作佛像,其工艺简单地说,就是先用泥土塑成佛像模型,在佛像模型上涂漆,裱上麻布,干固后,再涂漆,再裱上一层麻布,这样用漆和麻布逐层裱精到一定厚度。干固后,把里面的泥土模型挖掉,余下的坯壳质地坚固轻巧、造型清晰,然后再对坯壳施以彩绘涂金等。因为麻布夹在漆灰中间,人们便称为夹纻胎。

  感受漆器魅力,传播漆器文化。我是漆嗒嗒,漆器文化爱好者,如果你也喜欢漆器请关注我,一起品读历久弥新的千年精粹。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中国漆艺的华彩篇章之脱胎漆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