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不同年代龙纹漆器

时间:2020-1-12 文章来源:收藏周刊 记者潘玮倩


剔红云龙纹盏托

  唐宋以后,龙逐渐成为皇权的象征,以龙纹图案为装饰题材的龙纹漆器,逐渐成为宫廷新宠并不断绵延发展,成为中国漆器文化的显著特色。明清是漆器工艺史的巅峰时代,就清代龙纹漆器而言,其在气韵上尽显一统四海之气,在技艺上求精崇微,在纹饰上流转求变,使其在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旅顺博物馆藏清代的龙纹漆器为主线,推介剔红、雕填、填漆等不同技法,并展示出其与清代的历史发展一脉相承的气韵变化。

乾隆款剔红云龙纹圆盒

乾隆款填漆云龙纹碗

  清代漆器上的龙纹在各时期的表现风格各异。清代早期的龙纹,额部较宽,脸部显得较长,其上颚较短,下颚较长前伸,利齿外露,明显“地包天”。其发或呈一大束,或呈几束较为集中的飘飞状,龙须细长。乾隆时期,龙的包头较大,额部凸起,其发细长,龙角明显向后侧张开。清代中后期,龙头显得扁而短,龙发增多,两边平分向后飘飞。

  凡工艺器具,无不反映其所处时代的精神气韵、审美趣味。清代龙纹漆器的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清早期的龙纹在继承前朝龙纹气宇轩昂、尽显皇家威严的同时,更加凸显一统御宇的进取雄姿;清中期的龙纹造型趋于繁复,呈现气定神闲、雍容华贵之气;清代后期的龙纹则注重细节雕饰,增豪奢迟暮之态,而与俯瞰四海的风骨渐行渐远。这与清代的历史发展的脉络一脉相承。

  其中,乾隆时期号称盛世,百工炫巧争奇,料不厌精,工不厌细,为了迎合宫廷的好尚,漆工也不免趋于繁琐。其成功的作品,谨严细致,似已达到极限,无可逾越,令人惊叹。

  剔红

  剔红鼎盛期在乾隆朝 款识以上下对应为最佳

  雕漆中的剔红,就是雕红漆。从传世实物看,剔红数量很多,又常与其他颜色的雕漆相结合,如剔黑、剔黄、剔彩等。剔红漆器的做法是在器胎上髹红漆至一定厚度,少则二三十层,多则百余层,然后在其上刻画花纹,雕刻花纹的厚度即为漆层的厚度。

  雕漆艺术的鼎盛时期在清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乾隆朝的作品。康熙时期的雕漆,较多地继承了明代的特点,涂漆较厚,颜色深暗,构图简洁,打磨轮廓线的刀痕圆润厚重。雍正时期的雕漆,已有部分没有打磨刀痕刻线,漆色浅红,用料稀薄。乾隆时期的雕漆已完全摆脱明代风格,花纹棱角毕露,用漆更薄,漆色红亮。

  右图为乾隆款剔红云龙纹圆盒。清乾隆(1736-1795),腹径15.4厘米,高7.2厘米。盒呈圆弧形,浅壁,平底,上下为子母口扣合。通体髹红漆,漆层较厚。圆盒上、下图案一致,盒盖中心一苍龙,须发细长,末端呈卷曲状分束向两边飘飞。器内髹黑色光漆,内底中心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直款,盖内中心刀刻填金“云龙宝盒”双行器名。

  乾隆时期漆器以上下对应款为佳,此器对研究清乾隆年间剔红工艺有重要价值。乾隆朝漆器的款识多为楷书,也有篆书、隶书等形式,内容最常见的有“大清乾隆年制”、“乾隆御制”、“乾隆仿古”等多种。其中“大清乾隆御制”一般用于制作精良、皇帝亲自批示过的漆器制品上。

  雕填

  戗金工艺在清成熟 漆器灿如锦绣

  清代的填漆已不多见,雕填漆器基本承袭明代技法,先用填漆的方法做好花纹,然后沿着花纹轮廓勾画出阴文线,并细勾出花纹上的纹理,然后在线内填金。明清时期的雕填器,有的花纹是刻后填色漆而成,有的花纹是彩漆画成,也有一器之上填、描兼用。

  右图为填漆戗金云龙菊瓣盒。清代(1644-1911),直径45.8厘米,高19厘米。盒为木胎,呈菊瓣形,圈足,分上下两部分,子母口扣接。器身髹赭黄色漆为地,盒内髹黑漆。盒盖中心雕一正面的飞龙,龙身S形,以红绿色漆填嵌龙纹,再于图案轮廓及纹路上勾画阴文线戗金。刀法遒劲有力,至今金色灿烂夺目。盒盖周围环绕着8条小龙,每一菊瓣形立墙内又绘一条小龙,盖面边缘、上下口沿及足底均以戗金回纹做边饰。

  漆器的戗金工艺起源于战国时期的针刻。作法是用特别的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纹,在刻纹中填漆后再填金、银粉。填金的称为戗金,填银的称为戗银。明清时期戗金工艺已非常成熟。

  填漆

  色漆填平花纹,漆器表面滑润

  填漆,即填彩漆,作法是在漆器上阴刻花纹之后,用不同的色漆填入花纹,干后磨平,因而其表面是光滑的。

  右图为乾隆款填漆云龙纹碗。清代乾隆(1736-1795),直径19.7厘米,高7.1厘米。碗呈敞口式,圈足。器表髹朱漆作地,以赭色绘制出六条龙。龙体以浅黄色界出鳞片,呈弯曲状。云纹以黄色镶边,内绘红绿色。碗内髹黑色光漆,足壁绘粗黑色与细黄色相间,足内髹黑漆,中心刀刻填金楷书“大清乾隆年”三行直款。

  观点

  漆器身价由品相和工艺决定

  “宫廷御用”更具升值潜力

  漆器制作难度大、周期长、成本高。传世品相、制作工艺、宫廷出身等是判定其身价的主要标准。天津市文物公司的张宏书先生说:“明清时期,一年可能烧制百万件瓷器,而漆器只能做二三十件。”漆器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首先须制作胎体。胎大多为木制,偶尔也用陶瓷、铜或其他材料。也有用固化漆直接刻制而不用胎。胎体完成后,漆器艺人运用多种技法对表面进行装饰。漆器按不同的工艺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比如铜胎、木胎、脱胎,又比如髹漆、剔漆、雕填、戗金等。在张宏书看来,现在的文物艺术品市场,不管是哪一品类,只要是宫廷御用,则价值陡升,漆器自然也不例外。“宫廷御用品的潜台词就是工艺复杂、精细,器形完美、高雅,制作多出于名家,雍容华贵,数量有限。”

  典故

  乾隆皇帝为漆器作诗题辞

  为元明漆器加“乾隆年制”款识

  乾隆皇帝格外喜爱剔红漆器,他曾经作了一首《咏永乐漆盒》,诗中赞道:“果园佳制剔朱红,蔗段尤珍人物工。无客开窗眄秋字,携童持杖听松风。细书题识犹堪辨,后代仿为究莫同。三百年来此完璧,文房思古念何穷。”

  他对剔红漆器的喜爱也体现在传世器物中。如今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馆藏漆器中,很多明永乐时期的剔红漆器上,都有乾隆皇帝的题辞,如明永乐剔红梅妻鹤子图圆盒,盖内有乾隆题诗一首,末属“乾隆壬寅御题”并钤“乾隆宸翰”印;又如明永乐剔红烹茶图圆盒,盖内也有乾隆御制诗一首,末属“乾隆戊戌御题”并钤“德充符”印。

  乾隆皇帝还曾经不只一次“侵权”,将部分元明时期的剔红漆器加上“乾隆年制”的款识。如故宫所藏一件剔红水仙花纹圆盘,具有典型的元朝漆器风格,但在底部正中刀刻“乾隆年制”楷书,很明显是后刻。又如一件明永乐时期剔红菊花纹圆盘,是典型的明永乐宫廷漆器,其“乾隆年制”楷书款识明显为后刻上去的。

  文图来源:《文物天地》、《北京日报》、雅昌艺术网(微博)、《国际航空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声明】本文转载自其它网络媒体,版权归原网站及作者所有;本站发表之图文,均出于非商业性的文化交流和大众鉴赏目的,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发现有涉嫌抄袭或不良信息内容,请您告知(电话:17712620144,QQ:476944718,邮件:476944718@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删除。   
清朝不同年代龙纹漆器-鉴赏收藏-中国艺术品